工信部解讀《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中國鋼鐵工業“十二五”承擔著巨大使命
工信部日前發布了《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規劃》弱化了行政控制色彩,強化了政策引導概念,意圖實現“十一五”期間鋼鐵行業的未盡之業。
據了解,這是繼2005年頒布《鋼鐵產業發展政策》、2009年頒布《鋼鐵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中國政府第三次出臺鋼鐵行業綱領性文件。今日(12月7日),工信部專門針對這一文件進行了解讀。
一、如何概括“十一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鋼鐵工業發展速度最快、節能減排成效顯著的五年,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不斷加強,各種所有制形式的鋼鐵企業協同發展,有效支撐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另一方面,產品結構、布局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資源、環境等外部因素對行業發展的制約作用逐步增強。
“十一五”期間我國粗鋼產量增加了2.75億噸,增量是歷個五年計劃之最,五年間跨越了4億、5億和6億三個臺階,2010年產粗鋼6.3億噸,占世界總產量的44.2%。在總量快速增加的同時,干熄焦、高爐噴煤、高爐煤氣和轉爐煤氣干法回收、蓄熱燃燒技術等一批節能減排技術得到大面積推廣,企業能源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從694千克標準煤下降到605千克標準煤,下降了12.8%,噸鋼二氧化硫排放量從2.83千克下降到1.63千克,下降了42.4%,噸鋼耗新水量由8.6噸下降到4.1噸,下降了52.3%。“十一五”期間,我國淘汰落后煉鐵能力1.23億噸,煉鋼能力7224萬噸。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鋼鐵工業在投資融資、要素流動、企業經營等市場方面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國有、民營、外資鋼鐵企業互相促進,共同協調發展。大多數鋼鐵企業基本建立了現代企業治理結構,31家鋼鐵企業在股票市場融資,活力不斷增強。
“十一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產品結構檔次低、產業組織結構分散、布局不合理、落后產能規模大等結構性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鐵礦石、焦煤、鉻礦等資源的保障能力不強,降低了盈利能力,增加了市場經營風險;鋼鐵工業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總量大,進一步加重了對能源和環境的影響。
二、制定并頒布《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有何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十二五”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應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發揮積極作用。作為鋼鐵工業的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規劃》,對引導鋼鐵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更好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規劃》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編制完成并上報國務院的《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為主要編制依據,緊密結合鋼鐵工業的發展實際,是上述兩個規劃在鋼鐵領域的具體細化和落實。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泛征求并吸取、采納了有關部門、地方、行業協會和專家的意見,《規劃》編制是統一行業發展認識的過程,《規劃》是凝聚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
《規劃》與以往的鋼鐵工業規劃相比,更加強調發揮市場基礎性作用,突出規劃宏觀指導的原則性、方向性?!兑巹潯纷鳛?ldquo;十二五”時期推動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有關企業編制發展規劃、制定發展措施的重要依據,對促進我國鋼鐵企業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具有重要意義。
三、為什么說“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將步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
“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將步入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階段是基于對我國鋼鐵工業現狀、發展態勢和外部環境綜合分析作出的判斷。
一是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鋼鐵工業是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行業,2010年消耗成品鐵礦石9.2億噸、焦炭3.3億噸、能源消耗占全社會總能耗高達13.9%。為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鋼鐵工業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
二是鋼鐵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鋼鐵工業自身發展的切實需要。我國鋼鐵工業盡管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在長期粗放式發展過程中積累形成的產品結構、產業組織結構、生產布局等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制約著我國鋼鐵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原有靠規模擴張、大量消耗資源能源的粗放模式難以為繼,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以促進鋼鐵工業由大變強。
三是我國鋼鐵工業具備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良好基礎。我國鋼鐵工業規模大,在品種質量、技術裝備和節能減排等方面進步明顯,部分企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鋼鐵工業總體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已經具備了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由大到強轉變的良好基礎。
四、《規劃》對我國粗鋼消費量怎么判斷?
對粗鋼消費量的判斷是制定鋼鐵工業發展目標、明確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的前提條件,也是國民經濟相關行業和領域制定規劃、政策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在《規劃》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同時,粗鋼需求預測也是規劃的難點之一,這是由鋼鐵等原材料工業的行業屬性決定的,它們均屬于從動型行業,消費量受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和固定資產增長速度影響極強。《規劃》分別對“十二五”時期和中遠期粗鋼消費量進行了分析預測。
(一)“十二五”時期粗鋼消費量預測。對“十二五”時期粗鋼消費量預測采用了實際調研和指標測算兩種方式,以實際調研分析為主,以指標測算對實際調研分析結果做比對印證。實際調研方式采用的是行業消費調研法和地區消費平衡法:通過對實際鋼材消費占全國總量90%以上的13個行業進行調研分析,預計2015年我國粗鋼消費量在7.5億噸左右;地區消費平衡法根據各省2010年粗鋼實際消費量和各省已公布的“十二五”國內生產總值發展目標等因素,預測2015年消費量為8.2億噸。指標測算方式采用消費系數和回歸分析法,預測結果范圍是7.1~8.1億噸。
實際調研預測的7.5億噸在指標測算預測結果內,且與結果中值基本對應,兩個預測結果的契合度較高。為此,《規劃》以7.5億噸作為2015年國內粗鋼導向性消費量。
考慮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一個過程,原有發展方式在一段時期內仍將保持一定慣性,國內粗鋼消費增長在“十二五”初期還會保持較高的水平,如2011年我國粗鋼產量預計達到6.9億噸,增長9.5%,表觀消費量約為6.6億噸,增長11%,今后個別年份甚至會有超過預測的增長率,有可能突破7.5億噸的導向性預測值,接近或達到預測范圍的上限。
(二)中遠期粗鋼消費量分析預測。《規劃》分析參考美、德、日等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考慮我國發展的特殊性、階段性和地區發展不平衡性,結合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實際,對中遠期粗鋼消費量發展趨勢作出了幾個基本判斷。一是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完成工業化所需鋼材均主要依靠本國生產,在工業化、城市化中前期,粗鋼總量快速增長,出現峰值弧頂區并保持一定時間,進入后工業化時期,粗鋼總量增長減緩以致出現負增長,我國鋼鐵工業發展仍將符合這個規律。二是我國人口眾多、國土空間大,發展不平衡,鋼鐵高消費將保持較長時期。三是隨著鋼鐵工業技術進步,鋼材將向高強度、高韌性、耐腐蝕方向發展,鋼材將在更加節材的新平臺上滿足國民經濟各行業的消費需求,因此須考慮粗鋼消費的“減量化”因素。四是我國鋼鐵發展受資源環境制約因素增大,鋼鐵產能擴張將受到限制。與上述國家比,我國人均粗鋼消費量峰值將相對較低,但粗鋼總量峰值弧頂區持續時間將相對較長。
基于以上判斷,采用人均粗鋼消費法和國內生產總值消費系數法,預測我國中遠期粗鋼消費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間進入峰值弧頂區,最高峰可能出現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峰值約7.7~8.2億噸。
五、怎樣理解《規劃》提出的品種質量目標?
鋼鐵材料是應用最廣泛的結構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材料。我國鋼鐵工業在鋼材品種質量方面還存在不足。一是量大面廣產品檔次低,質量和穩定性較差,在一個低的層面上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如,我國2010年400MPa級及以上高強螺紋鋼筋只占鋼筋生產總量的40%,國外大多使用的是400MPa、500MPa,甚至用到600MPa以上。二是高端產品的研發生產能力不強,與下游行業銜接不暢。高品質耐蝕船板、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大口徑耐熱、耐高壓管等高端產品在研發、生產和產業化應用方面有待進一步提高。
為此,《規劃》提出要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穩定性、滿足下游需求,并分別從三個方面提出品種質量的具體發展目標。
一是對于高強高韌汽車用鋼、硅鋼片等國內已基本能研發生產,但仍無法滿足國內需求的產品,應加強上下游產業鏈的建設,強化共同推進應用機制,提高質量一貫性,實現商業化、批量化生產,自給率由目前的40~60%提高到90%以上。
二是對于船用耐蝕鋼,低溫壓力容器板等國內研發生產仍存在一定困難或產業化應用存在問題的產品,應推進上下游合作,加強生產和應用的銜接,以快速推進在首臺、首套上的應用,自給率由目前的30%以下提高到80%以上。
三是對于消費量大、國內生產成熟、產品亟待升級換代的400MPa級及以上高強螺紋鋼筋等產品,應加大生產和推廣應用力度,將生產比例由目前的40%提高到80%以上。
六、《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是基于什么提出的?
“十一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取得很大進步,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仍存在約7500萬噸落后煉鐵、4000萬噸落后煉鋼等產能;二是一些節能減排技術尚未推廣應用,如,燒結脫硫技術應用僅20%;三是企業能源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四是鋼材“減量化”應用亟需推進;五是還沒有形成完善的各產業間循環經濟體系。總體看,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潛力仍有挖掘的空間。
《規劃》鑒于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現狀,結合國家提出“十二五”時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等約束性目標,提出了“十二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節能減排目標。
一是提出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十二五”期間繼續維持原有標準,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爐(不含鑄造高爐)、30噸及以下轉爐和電爐。通過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產能,推動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是從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的角度提出重點統計鋼鐵企業焦爐干熄焦率達到95%以上,并在重點任務中要求燒結機全部加裝煙氣脫硫和余熱回收裝置,高爐全部配備高效噴煤和余熱余壓回收裝置。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