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彩票發行權被兩部門壟斷 坐享巨額收益
中國彩票事業問題重重
上個月12日,福利彩票雙色球開出了一個大獎,北京一名中年男子獨享110注一等獎共約5.7億元獎金,打破了雙色球頭獎歷史紀錄。然而從巨獎發放至今,外界的關注和質疑就從未間斷。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公眾對于5.7億大獎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彩票的票面信息上,一個是2秒鐘內能否接連打出兩張一樣的50倍投注彩票,另一個是三張彩票的編碼順序問題。
“從彩票的安全性來考慮,福彩中心不能解讀彩票的編碼信息屬于正常,因為這些技術本該由獨立于福彩中心的彩票開發商掌握。然而目前國內的情況是由福彩中心技術部門掌握著。”著名彩票研究專家程陽表示。
面對持續不斷的質疑,日前,北京市福彩中心在其官網上曝光了獲獎彩票和兌獎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巨獎兌獎已結束,福彩中心不會再就任何5.7億巨獎衍生問題做回復。
對此,程陽表示彩民和公眾的質疑有其合理性。“目前國內彩票銷售系統在安全性方面嚴重滯后,特別是在防范彩票機構內部違規操作的監控與稽核方面。我們的系統主要考慮怎么樣把彩票賣出去,歐美國家的系統主要考慮怎么樣防范內部風險,這是最大的區別。”
中國民主建國會北京企業委員會委員、民政部彩票專家蘇國京表示,“實際上我們國家的彩票就是部門彩票,與國際上通行的國家彩票有顯著差異,民政、體育兩個部門實際上成為彩票發行的既得利益部門。”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蘇國京本人曾參與過《彩票管理條例》等法規起草和征求意見,幾年來他和一些業內專家一直建議推行國家彩票,替代目前的部門彩票,都沒有被采納。
兩部門壟斷彩票發行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從1987年首次發行社會福利有獎募捐獎券以來,中國彩票行業走過25年的歷史,2000年中國的彩票銷售額僅僅181億元,過去十多年,中國彩票市場復合增長率達到25%,業內專家普遍預計今年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
據了解,自1987年以來,中國彩票的發行權就被特許授予民政部和國家體育總局兩個部門,由他們分別設立彩票發行機構:中國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和中國體育彩票發行中心,具體負責組織彩票品種的研發、申報和銷售等管理工作,財政部負責監督。
2009年7月1日開始實行《彩票管理條例》,是目前彩票發行領域最高級別的法規,它正式將彩票發行權授予民政部和體育總局兩個部委。
事實上,中國彩票業發展之初,由于社會資本不愿進入,兩家彩票發行中心既是行業的管理者,又是直接的投資經營者。“八九十年代那時,彩票投注站基本都靠彩票中心出資建設,后來彩票發展壯大了,經營投注站成為有利可圖的生意,申請者和福彩中心的關系才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投注網副總裁夏志宏說。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彩票業逐步建立了特許民政、體育壟斷經營,省級行政單位獨立組織實施的行業格局。
“彩票的安全與公平公正,制度構架是最根本的保證,也就是在制度構架上,要保證彩票交易的核心環節,不能被彩票發行機構自行壟斷,要在制度設計上確保有一個與發行機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開發服務商存在。”程陽表示,“一些業內人士,總是強調技術上彩票交易系統的自行研發,而沒有在更高的戰略角度擺正自身的位置,把自己置于社會焦點的風口浪尖上,把彩票發行機構置于巨大的經濟風險之上。”
他認為,目前體制最大的弊端是獨立的開發商、服務商市場沒有發展起來。這個方面最直接的影響表現在彩票票種和各種游戲玩法的開發上面。
“2006年有一次大規模的研討會,討論成立中國彩監會,因為兩個部門的阻礙沒有通過,之后再也沒有大規模討論這個事情,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禁區。”夏志宏表示。
據夏志宏回憶,這個會議的起因是由于教育部希望成立教育彩票發行中心,發行教育彩票。
“實際上環保、衛生部門也曾希望發行專項彩票為相關事業籌集資金,但沒被通過。”蘇國京認為,理想的方式是成立獨立于各部委的彩票發行中心,或者說國家彩票發行局。
信息披露嚴重不透明
據了解,近年來每出現一次金額巨大的獎注,都會引發公眾包括彩民的廣泛猜測和質疑。
程陽認為,這種質疑有其合理性,因為長期以來我國彩票獲獎信息的披露不能滿足彩民的合理需求,也包括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他表示,作為一個彩票研究者,我在獲取國外的彩票數據時都比國內的要方便得多。
程陽的個人博客引用了大量國外的數據、圖表,非常詳細。
“按照目前的政策規定,公益金占彩票銷售金額的35%,若以3000億銷售規模計算,年度公益金將達1000億元。但各省并沒有公布過詳細的支出賬目,每年公布的只是一個大數。”夏志宏表示,不過他認為彩票公益金僅是財政不透明的一個方面而已。
“青島市福彩中心就曾利用彩票公益金購買豪華游艇,還美其名曰主要用于為彩民服務。”夏志宏給本報記者舉例。
“最悲哀的事情是,所有好事都做了,也做完了,可惜沒人知道,或者總不希望別人知道。結果大家都認為我們彩票公益金什么都沒做,錢都被彩票中心或者國家花掉了。”蘇國京感慨道。
說到保護個人隱私與公眾知情權的沖突,程陽表示,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不一樣,但在發達國家或地區,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知情權”與“隱私權”是在法律框架下的操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