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提高美國電影進口配額凸顯華影行業自信
日前,中國與美國已經在WTO電影相關問題上達成了協議,根據協議,中國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值得期待,將對國內電影市場提高質量、整合資源起到積極作用。
“進口大片配額的增加表明了一種自信和開放的心態,對產業發展利大于弊。”旗下有全國80余家影院的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說。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1994年,中國引進第一部美國大片《亡命天涯》的時候,“狼來了”的擔憂很多,但實際上促進了電影市場的繁榮。
經過近20年的商業化實踐,中國電影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其中進口大片的作用不可忽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2011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131.15億元,其中美國分賬大片49.1億元,占37%。與此同時,中國影片自身的活力不斷增加,一些國產小成本影片的表現也令人欣喜。
實踐證明,進口片的刺激對我國電影的長遠發展有利。高軍表示:“當年,我們用狼和羊比喻大片和中國電影市場的關系。如今,我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增加配額以進一步刺激市場是水到渠成。”
本次調整從每年引進20部大片升至30余部,意味著平均每個月將有兩三部大片在國內影院上映。國產影片的生存空間減小,競爭更加激烈,一批質量不優的作品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對于面臨的挑戰,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歡迎。“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是好事。”導演高群書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對外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制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制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制作者,是幸事。”
影評人、編劇張小北表示“不破不立”,擴大引進片對中國電影創作會是一個好的刺激。粗制濫造的國產電影將遭到殘酷淘汰,有機會進入市場的國產制作會更加重視電影本身而非其他不相干的東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