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廠徹底擺脫三大礦山的可能性為零
該人士指出,三大礦山拼的是綜合實力。“由于工藝不同,很多工廠對礦的成分要求不同,所以大家對非主流礦會挑肥揀瘦。比如同一車貨,一個廠說磷含量太高不好配比,另外一個則表示可以接受,因為他們只在乎碳含量。”在他看來,雖然配比不同,但三大礦山的貨屬于誰都能接,因為基本上所有雜質都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沒有哪個單項指標太高。
而非主流礦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就算有的礦品質好品位高雜質也少,但是可能由于數量多而裝不出船,本來答應3月到貨,最后4月也沒到。”綜合各方因素考慮“拿非主流礦的風險比較大”。該人士說。
海外投資見效慢
為解決鐵礦石供給問題,一些有實力的大型鋼企選擇“走出去”,到海外投資權益礦(通過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和合資、合營等方式獲得)。
鋼鐵“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強化資源保障。把提高資源保障能力提升到行業發展安全的戰略高度。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大境外礦產資源合作開發力度,整合國內鐵礦資源開發,規范國內鐵礦石市場秩序,建立健全鐵礦石資源戰略保障體系”。
“十二五”期間,中國計劃進口海外鐵精礦中的中國權益礦在進口總量中所占比例由現在的不到15%提高到50%以上。侯志蕓認為,鋼企以合資開礦、收購、控股、參股海外礦山企業等方式達到對鋼鐵上游資源的控制,使中國鋼鐵企業在原料穩定供應方面不斷獲得更多的保障,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三大礦企的壟斷,也能迫使鐵礦石價格競爭更加公平、透明。
目前,我國海外鐵礦石的投資規模逐漸擴大,武鋼、寶鋼、鞍鋼、首鋼、華菱鋼鐵、重鋼、包鋼、中鋼、中冶、中鋁、五礦、河北鋼鐵等許多企業已經涉足海外權益礦。最新的消息是,2月7日重鋼集團稱其礦產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所開發的澳大利亞伊斯坦鑫山磁鐵礦項目,已于近日正式拉開建設序幕。
雖然海外權益礦投資已經拉開大幕,但是要真正達到想要的結果還需要時間。武鋼在擺脫上游三大礦山壟斷的過程中最為積極:2010年2月,武鋼集團完成對MMX公司的收購,占股21.52%;同年5月,香港武鋼廣新取得馬達加斯加鐵礦資源的勘探和開采權;2011年2月武鋼與加拿大世紀鐵礦控股公司簽訂了礦石資源開發項目。
2010年“兩會”上,武鋼總經理鄧崎琳表示,5年內武鋼將率先擺脫三大礦山的原料壟斷制約,實現鐵礦石等鋼鐵生產業原材料的自給自足。
兩年過去了,上述武鋼中層表示,“雖然我們已經用了很多海外礦石資源,但從進展程度看,真正能應用的還不是很多,只能滿足我們2-3成的供應,現在還主要依靠三大礦山。”對于5年擺脫壟斷的說法,該人士稱,內部認為5-8年是個比較樂觀的估計。
海外權益礦見效之所以漫長,分析認為,中國海外權益礦80%左右集中在澳大利亞,所入股的海外礦山大多是中小礦山,其在鐵礦石品位、遠景儲量等條件上都還可以,但仍不能與必和必拓、力拓等大型礦山巨頭相比。另外,中小礦山在配套基礎設施方面卻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小礦山往往沒有自己的鐵路、港口等配套設施,企業如果投資澳大利亞中西部礦山資源,投產后可能還要追加交通等基礎設施投資,成本或許更高。
除此之外,為了抵御海外礦山投資被否的風險,國內鋼廠越來越傾向于用“投資地域多元”的方式,但這種“遍地播種”的方式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風險,各地文化以及法律法規的差異是鋼企海外經營管理的最大考驗。
期待價格回歸理性
據調查,短期內鐵礦石進口多元化很難改變三大礦山的壟斷地位,但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期待著未來鐵礦石的價格趨于理性。
未來5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礦山都部署了大規模的擴產計劃。去年,必和必拓正在以“產量最大化為目標”,并稱到2020財年,長期產量以年度復合增長率約6%的速度增長。去年11月,在中國鋼市需求大幅下滑之后力拓仍看高“中國需求”,稱“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中國的需求量到2020年將比2008年時翻一番(中國2008年進口鐵礦石4.4億噸)”。并表示,未來8年,鐵礦石的年度供應將增加1億噸。
而從去年10月需求導致鋼市下滑的情況看來,鐵礦石的進口急速下跌近30%,雖然后來有所反彈,但至今鋼市仍未走出低迷。
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已經走過了過去高速增長的時代,未來需求增速會放緩。加上國內推行節能減排計劃及海外權益礦集中投產,這些都加劇了鐵礦石未來在中國市場供大于求的預期。
這種情況下,“雖然壟斷地位很難動搖,但三大礦不會像以前那么強勢,而是不斷與國內客戶在溝通和協商,去年淡水河谷主動降價就是很好的證明。”上述礦產公司人士說,“未來鐵礦石價格的商議空間在增大。”
劉輝也認為,三大礦山在供應量上的壟斷不太會改變,“多元化最理想的結果就是供需平衡使得礦石回歸理性價格。”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生豬產業已經演變成農村居民重要收入來源和城鎮居民...[詳細]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