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電影票
降低電影票價勢在必行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內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馮小剛以及北京電影學院院長張會軍、尹力、馮小寧、陳國星6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明確表態“支持電影票降價”,有關電影票價的討論再度興起。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離不開文化消費的釋放,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原副署長、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會長李東東等26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建議出臺具體措施擴大文化消費。而在傳統文化消費中,電影高票價一直飽受詬病。
演員片酬
年年暴漲占制作成本已近四成
《金陵十三釵》花費近1億元請出國際巨星克里斯蒂安·貝爾,占影片總投資成本約1/6,《單身男女》幾位主要演員的成本開支占影片整個制作成本的40%左右……演員片酬上漲已經影響到電影拍攝進度,甚至導致電影成本過分超支,尤其是3000萬元以下的中小成本電影。
目前,越來越多的電影被套上了大成本、大制作、巨星陣容的光環,投資5000萬元、上億元的影片比比皆是,去年一部《金陵十三釵》更是以6億元的大手筆創下國產影片投資之最。業內有說法稱,一部電影的票房要高于成本三倍才能保本。在大成本影片集中爆發的當下,不斷提高電影票價成為制片方收回成本的最直接手段,“大片=高票價”的規律也就自然形成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目前國產影片的成本主要來自制片成本、發行成本和影院經營成本三部分。而制片成本作為最重要的一環,包括了演職人員薪酬、編劇稿酬、租用場地費用、日常拍攝人員開銷、購置設備費用等。
一旦有了投資公司,找到足夠的資金,制片和導演就會顯得相當“闊氣”,邀請各種明星大腕加盟影片。《金陵十三釵》劇組相關人員曾透露,該片拍攝前接洽過國際著名影星萊昂納多,但萊昂納多的片酬是2000萬美元起步,加上出演《盜夢空間》之后人氣更旺,其片酬有增無減。最終,《金陵十三釵》花費近1億元請出另一國際巨星克里斯蒂安·貝爾,后者片酬占到全部影片投資成本的1/6。
電影《單身男女》制片方負責人、香港寰亞電影公司中國地區發行經理陳煥宗也表示,在制作電影《單身男女》的過程中,明顯感覺到電影整體成本都在大幅度上漲,其中以演員薪酬開銷最為明顯。“包括高圓圓、古天樂、吳彥祖在內的幾位主要演員的成本開支,占到了影片整個制作成本的40%左右,是各項成本中上漲幅度最大的。”
“在3000萬元的制作成本中,主要演員的片酬就占到1200萬元。”此外,陳煥宗還透露,除主要演員片酬外,工作人員工資、場地租金、布景道具甚至交通費、餐飲費、住宿費等也都跟著連年上漲,已經成為不得不考慮的開支。以前劇組聘用臨時短工一天的費用只有30-50元,現在80-100元都不一定能請來。隨著電影產量連年上升,無論是明星還是有經驗的臨時演員都成為片方爭搶的對象,電影圈內的演職人員越來越稀缺,片酬也越來越高。
演員片酬上漲已經影響到電影的拍攝進度,甚至導致電影成本過分超支的現象也常有發生,尤其是在3000萬元以下的中小成本電影中。去年備受關注的小成本電影《鋼的琴》制片主任胡子透露,中國演員現在的成本太高,但凡有點兒名氣的演員都有多部電影爭搶,甚至有的演員在一部電影還沒拍攝完成的時候,就要去背下一部電影的臺詞,無法完全將精力專注于當前拍攝的電影上。
“女主角秦海璐看劇組實在太困難了,把自己所有片酬都退還給了導演張猛。”胡子回憶道,如果不是主要演員王千源、秦海璐和導演張猛曾經是同學,并且非常喜歡這部電影的劇本,《鋼的琴》可能在演員方面會遇到很大障礙。讓胡子遺憾的是,主創團隊最終還是受到巨大的成本壓力,把電影版權賣給了完美時空(北京)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和大連鴻緣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用以償還大量演職人員的工資欠款,沒能參與到最后的票房分賬。
道具設備
物價上漲大幅推高制作成本
物價上漲導致劇組制作道具的物料成本也提高很多,不同影片支出費用差距巨大,實力雄厚的片方往往斥巨資打造場景購買器材,但從細節入手完全可以降低物資消耗,也不會對影片質量產生致命影響。
除了占比最大的演職人員投入之外,片方前期投入最大的成本還包括物資投入。前不久,導演馮小剛公開表示自己為了拍攝電影《一九四二》“大手筆”斥資1.8億元打造一條逼真的“民國街”,近日,馮導又在微博上展示自己拍攝電影用的四架昂貴的德國器材。“它們中間每個器材的價值都在150萬元以上,有的甚至高達300萬元,用這種設備拍出來的電影的票價不貴也難。”一位攝影愛好者分析。
“物價的上升導致劇組制作道具的物料成本也提高了很多。”陳煥宗坦言。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從去年到今年,包括塑料、皮革、金屬等在內的電影道具原材料費用上漲了20%左右,人工費用上漲了40%-50%。“原本準備接手《趙氏孤兒》劇組80萬元左右的訂單,但是由于人工費用上漲太多,最后我們只能制作40萬元左右的道具。”為電影《趙氏孤兒》制作部分兵甲的道具師周某透露,原來制作相似的道具時,道具師能凈賺其中的2/3,現在只能掙一半甚至1/3左右。
據他介紹,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是目前聽說過的道具訂單中單人道具、服裝成本耗費相當“可觀”的典型,該片片方當初為主演周潤發、鞏俐和周杰倫三人的服裝道具共支付了500萬元左右的費用。“雖然片方特別要求三人的頭飾全部都要用純黃金打造、工藝要求極其精細,但當時接下該單道具師還是因此而‘大撈’了一筆,現在很難接到利潤這么高的訂單了。”周某表示,目前他們已經開始考慮逐步提高道具收費標準,尋找更多低成本、效果相似的道具材料。
“聰明的制片人完全可以在道具等物資投入上‘巧妙’省錢,為影片節省開支。”某資深電影人表示,自己曾經接觸過一位電影制片人,因為沒有經驗為劇組耗費了過多的無謂開銷,該電影為了表現出古代士兵的逼真效果,為每位飾演士兵的群眾演員都訂做了昂貴的假胡子。而有經驗的制片人往往會事先跟導演溝通好鏡頭安排,只給能夠拍到面部特征的幾位前排群眾演員制作精致的假發、胡子等配件,而給后排鏡頭模糊的演員以廉價的替代品。
事實上,降低影片物資投入成本,從細節節省物資消耗完全可以降低影片投入。據胡子介紹,導演張猛最初只揣著7萬元拍攝《鋼的琴》,打算一邊拍攝一邊籌錢。在這種資金緊張的條件下,《鋼的琴》在拍攝過程中還是創造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據調查,很多觀眾都對片中演員秦海璐和王千源在煙霧中表演的場景印象深刻。“這個‘神來之筆’實是無奈之舉,是逼出來的,在原來的劇本里,這場戲應該是兩個人站在兩個大煙囪的下面演奏,有一點超現實的意味。”張猛無奈地表示,“我們沒有資金去搭建兩個合適位置的煙囪,只能在地上挖兩個深坑,工作人員在里面不停地放煙,拍出來就成了‘煙囪’,像舞臺上的追光一樣。”
發行推廣
宣發制勝四分電影六分宣傳
電影的宣發過程可能影響到整部電影的票房命運,市場不乏小成本國產影片靠宣發制勝的案例。電影《將愛》的編劇邢愛娜甚至在微博上直呼“四分電影、六分宣發”。
有電影發行方相關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影院拿到電影票房之后,需要上交國家電影發展專項資金管理委員會5%的專項基金、3.3%左右的營業稅。扣除這兩項后,制片方可獲得剩下票房的34%-37%,具體比例會根據影片投資大小等因素適當調整,發行方獲得6%,其余48.7%-51.7%則由放映渠道進行分成,影院在其中可以拿到50%以上,剩下1.7%左右的票房則歸院線所有。
“如果某部電影總成本為1億元,制作成本應該至少會達到5000萬元,其中明星演員片酬2000萬元,宣發成本3000萬元。有些小成本影片的宣發成本甚至會超過影片本身的制作成本。”資深影評人張小北表示。
專家分析,一部好萊塢影片,如果制作費用是5000萬美元,最終收入1億美元票房的話,放映方會從中拿走30%左右的票房,剩下的7000萬美元歸發行方和片方。之后,發行方會從7000萬美元中扣下30%左右的利潤,剩下的4900萬美元則留給制片方。按照好萊塢的行業規定,電影的營銷費用一般占到制作費用的50%。因此,對于一部制作成本為5000萬美元的電影,制片方加上2500萬美元的營銷費用,總共成本可能達到7500萬美元,因此,制片方雖然拿到4900萬美元的票房收入,卻依然會虧損2600萬美元。
電影的宣發過程可能影響整部電影的票房命運。電影《將愛》的編劇邢愛娜在微博上喊出了“四分電影、六分宣發”的聲音。“每次討論電影宣發預算都是一種煎熬。哪兒都需要花錢,哪兒都需要省錢。”歡樂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宣傳推廣品牌部總監羅麟無奈地表示。據悉,部分電影人雖然都不太愿過多地透露宣發成本,但均表示宣傳、發行成本是電影前期預算中相當重要的環節,會反復考量這方面的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