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風電發展瓶頸?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顯示,2010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量為1650萬千瓦,這與去年新增1892萬千瓦相比呈下降趨勢,同比增長為負。這意味著,風電自2005年以來連續5年持續升溫的趨勢在今年開始出現轉折。
這個數字的變化,實際上只是風電行業“國進民退”的另一個注解。
“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中除了華電、國電的風電新增裝機同比略有下降之外,其余三家均有增長,五大發電集團在全國風電新增總量的占比由2010年的49.3%提高到去年的58.2%。”華電新能源公司總工程師袁凱峰表示。
但競爭對手的減少,并未讓這幾家巨型發電集團的日子更好過一些。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風電發電量達501億千瓦時,同比增速81.41%,而2011年風電發電量約706億千瓦時,增幅僅40%,電量增速出現大幅下滑。
更難看的是風機設備的等效利用小時數。“五大發電集團的利用小時數都出現了負增長。除大唐新能源以外,基本上都減少了200小時左右。”袁凱峰說。
最終的結果,是去年風電行業首次出現開發商虧損的情況。所有的變化都與一個詞相關,那就是“限電”。盡管電網公司多次聲稱已經盡最大努力來確保風電的并網,但至少現在看起來效果仍不顯著。
當風電領域經歷“國進民退”后,風電企業與電網企業在“限電與棄風”的博弈,或將不再是“散兵游勇”與“正規軍”的談判,而是電力大佬與電網大佬之間的較量。
五大電力企業風電大幅虧損
當了11年龍源電力的總經理,謝長軍總結自己只做了一件事——打造一條產業鏈。“龍源是全過程管理,從前期冊封、設計咨詢、設備采購、運行監控、檢修維護、技術研發,甚至到CDM開發,我們都是自己做。”謝長軍稱。
謝的功夫并未白費。據龍源電力2011年年報,即使在形勢如此不堪的去年,龍源仍然實現新增裝機2042兆瓦,凈利潤26.38億元。
“龍源是情況比較好的,但是一些企業也出現了虧損。”袁凱峰說,“風電旱澇保收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整個行業的經營狀況都在變得艱難。”
與以往風電利潤可以為火電虧損補缺的情況不同,由中電聯發布的一份調查顯示,去年7月,五大發電集團的風電業務利潤虧損1.4億元,利潤環比6月降低8.2億元。
“這確實與7月是小風季的原因相關,但出現虧損也可能將是行業的趨勢,值得注意。”袁凱峰表示。
讓一眾業主們感到資金壓力的,還有“穩健”的貨幣政策為其所帶來的財務費用的劇增。
華電新能源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7月,五大電力集團的財務負債總額達到24823億元,同比增加17.23%,累計發電財務費用528.32億元,同比增加33%。“保守估計五大電力集團全年累計發電的財務費用將超過1000億元。”袁凱峰說。在如此背景下,一些開發商不得不對風電項目的選擇慎之又慎,使得風電新增裝機速度受到制約。
實際上,去年風電整條產業鏈都在想辦法壓低成本,以風機整機為例,其平均價格水平已經從2008年的6000元/千瓦降低至去年的3400元/千瓦。受此帶動,風電場的開發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
“2009年行業平均開發風電場的造價是9320元/千瓦,2010年是8295元/千瓦,這個價格在去年降至7900元/千瓦。”謝長軍表示。
設備價格的下降對于開發商來說自然是利好,但仍難改變去年不少開發商虧損的事實。而袁凱峰則擔心,價格大幅下降可能帶來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去年稱得上惡性事故的就有30多起,給安全問題敲響了警鐘。”
五大電力與電網博弈加劇?
“制約風電產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障礙在哪里?”對于袁凱峰眼里這個最重要的問題,多數人可能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限電。
實際上,即使是春風得意的龍源,在去年也飽受限電之苦。謝長軍透露,龍源的設備平均可利用率是97.78%,設備利用小時數是2230小時,去年由于風資源的下降和電網限電的一些影響,利用小時數降到了2026小時。
“因為去年限電,龍源公司大概損失了100小時的小時數,總的限電量超過了發電量的10%以上,最嚴重的地區內蒙古東部達到了30%,黑龍江、吉林達到了20%。”謝長軍說,“去年限電龍源大概損失了50億元。”但即便如此,龍源依舊是行業里損失較小的企業。“華電的設備利用小時數減少了500小時,達到491小時。”袁凱峰坦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了解,2008年全國風電企業因電網限電損失的電量約為2.96億千瓦時,而2011年限電量已超過15億千瓦時,約占風電總發電量的12%。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累計棄風又占到棄風總量的90% 以上。
每每談及此處,謝長軍都不忘打趣,“我跟電網某領導開玩笑,我說把我們去年損失的50億元分一半給電網,限電情況可能就沒有了。”
實際上,長久以來,電網都被認為在可再生能源并網上缺乏積極性。但謝長軍和袁凱峰都不忘提及:在過去的一年電網已經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65歲以上人口...[詳細]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b>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