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藥行業擴容仍存阻力 整合將成趨勢
仿制藥行業整合將成趨勢
資料顯示,到2016年,全球將有大約2550億美元的藥物專利到期,在制藥行業引起巨大關注,從而掀起一波生物仿制藥浪潮。2011年,全球仿制藥市場增速已達11%,其中中國市場在過去5年里行業增速達到了25%,成為一塊巨大的市場“蛋糕”。
不過,對于那些欲進入生物仿制藥領域的躍躍欲試者來說,所面臨的挑戰同樣巨大,因為相關的科學問題和監管的不確定性限制了其增長潛力。但不管怎樣,全球生物仿制藥的市場規模在2011年已到達25億美元左右,而且未來市場肯定將會保持持續增長。
高速率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估計,2012~2016年,全球對生物仿制藥的需求年復合增長率預計將約為8%。其中,2011年低分子量肝素(LMWH)生物仿制藥銷量將占全球生物仿制藥市場的44%。雖然低分子量肝素并非重組治療性產品,但由于該類產品的高度復雜性,歐洲藥監局(EMA)在其制定的《生物仿制藥指導原則》中還是納入了該類產品。其他具有顯著市場潛力的產品包括促紅細胞生成素、生長激素和非格司亭生物仿制藥。
合作和投資是推動全球生物仿制藥市場的主要動力。在亞太地區,生物仿制藥的開發和商品化更為活躍。
在有利的監管條件下,生物仿制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問題能積極得以解決。在2013~2020年,市場對生物仿制藥的需求可能迎來一輪高潮。調研機構預測,一些“重磅炸彈”級生物藥品專利到期的影響是有限的,這主要是由于原研生物品牌藥的專利到期與生物仿制藥被人們接受之間存在著較長的時間差。
盡管生物仿制藥的開發看起來很有希望,但許多處于晚期階段的高附加值產品如單克隆抗體仿制藥的開發數量還很有限。到2016年,幾類重組治療產品生物仿制藥的安全性和療效將會影響到生物仿制藥市場的增長。全球單克隆抗體生物仿制藥需求預計在2012~2016年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7%。隨著單克隆抗體專利到期促使更多的生物仿制藥入市和市場接受程度提高,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預計將在2016年后以更高的速率增長。
審批政策呼之欲出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在美國,早在2010年3月23日,奧巴馬就簽署了《保護患者與廉價醫療服務法案》(PatientProtectionandAffordableCareAct),通過《生物制劑的價格競爭和創新法案》(BPCIA)為生物仿制藥提供監管途徑。歐盟在2005年也發布了“類似的生物醫藥產品(即仿制藥)”指導原則,為生物仿制藥研發提供支持。此外,日本于2009年發布了“后續生物制劑”指導方針。其他國家也緊隨其后,包括巴西、澳大利亞、土耳其、中國臺灣、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以歐盟模式為基礎的生物仿制藥監管模式。
前不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啟動了生物仿制藥指南制定的前期工作。據前瞻網記者了解,目前生物仿制藥指南制定工作處在調研階段,符合中國實際的生物仿制藥簡化審批程序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出臺。此前曾有企業人士指出:“企業需要新的利潤增長點,政府致力于降低患者醫療開支,生物仿制藥正在全球形成一個新的磁場,中國市場更誘人。但不管是原創還是仿制,在中國所有生物藥必須按新藥程序進行審批,這是企業的一塊心病。”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