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董事長李東生:TCL國際化進程中的五個反思
2014-07-04 15:56:14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比較困難還有人員儲備不足的問題。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到底是先有人還是先有舞臺?但是沒有選擇,得先把這個舞臺建起來再招人。后來的事實證明,大的并購業務,要靠搭完臺再去找人是很難的。兩個并購業務,湯姆遜彩電業務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和壓力更大,整合的時間更長,最根本的原因是他處于業務的轉型期,他原來那些人也無法適應,很多人離開了,而自己培養又需要時間。阿爾卡特后期運行比較順,所以核心團隊都保留了下來,都沒有流失。甚至有些人在中國建立家庭了,一些人還學會了講中文。
在市場轉型時期,并購一定要非常謹慎。如果當時不是彩電從顯象管向液晶面板轉型那么快的話,應對起來也不會那么吃力。如果手機不是從2G向3G轉型那么快的話,我們也不會受到那么大的沖擊。所以對技術轉型帶來的風險一定要考慮得很充分。當時我們根本沒有掌握液晶電視技術,還指望并購湯姆遜拿到他的能力,后來發現他也沒有這個能力。但轉型很快到來,你背負著兩個很沉重的轉型任務,這樣做起來就更加吃力。
對相關國家的法律法規要了解得更透一些。這主要是講歐洲,當時做重組的時候,我們估計在最壞的情況下,重組要拿出多少成本,這是可以按照法律規則算出來的。后來我們發現在美國可以,但是在歐洲不是那么簡單。在歐洲你要解雇5個人以上就必須要和工會談判,要取得工會的同意。而和工會談判會非常艱難。比如,你要優先保留那些解雇以后很難找到工作的人,這很人性化,但卻意味著你必須首先解雇優秀的人,保留那些能力差的人。這個重組過程就非常艱難。我記得2005年的時候,歐洲要重組,我交代歐洲的經理,也是湯姆遜留下來的,我說你提出一個推進計劃,按照這個計劃進行。結果半年多,一直沒有進展,因為這個方案一直沒有被工會通過。
在國際化并購整合過程當中,一定要以我們為主。開始的時候,也就是在10年前,看歐美企業還是比較習慣仰望的。但是后來發現不行,你一定要有自信,要按照我們的經營方式來整合業務。當然你要充分的尊重他們,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按照當地的規則來運作。但是整個企業運作一定是要以自己為主。
經濟環境對中國企業國際化帶來較大挑戰
中國企業國際化還任重而道遠。
雖然中國進出口貿易是全球第一大的,中國銀行、三桶油、三個通訊公司在業內和全球來講都是世界五百強前面的,但是這些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這也意味著整個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當中,應該還有更好的結構和表現。在我們這個行業里面,華為、聯想,在國際化當中是做的比較成功的,真的是把能力在海外能夠滲透下去;TCL、海爾以及一大批中國企業也在繼續努力當中。
中國企業現在很難,上面有韓國企業、日本企業,他們在這個領域不會退。現在能退的主要是歐洲企業,消費領域在逐漸收縮。你要去搶,大家都要去競爭,那只能是硬拼。所以當年日韓企業的機會窗口我們是沒有的。
韓國企業,政府產業政策支持力度是很大的。因為中國市場和經濟結構特點,不可能像韓國那樣,我也不太認為中國應該這樣做。所以更多還是要靠企業去打拼。
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積累還是比較少。中國真正考慮國際化,還是在2000年以后開始的,所以積累還是比較弱的。我們與日本、韓國在中國的高管接觸時發現,他們都是十年前在美國,或者是十五年前在歐洲工作過的,他們有很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中國目前企業的綜合實力和品牌能力還是有待于提高。
當然機會也是有的。特別是“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的新模式帶來的新機遇。中國在互聯網領域和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比歐洲和日本并不差。所以我們在這這個產業里面,智能互聯網技術、云技術應該是我們中國企業可以超越競爭對手的一個機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