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董事長雷軍:投資人不應熱衷當創業導師
2014-06-11 15:36:48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驅動之家
為進一步說明自己的觀點,雷軍回憶起自己發明反病毒軟件的經歷。1989年底,計算機病毒剛在國內出現就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他發現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為解決學校機房染毒的問題,他和同學馮志宏合作開發出了反病毒軟件“免疫90”,這也是他開發的第二款商業軟件。在“免疫90”開發測試成功后,售價260元一套的軟件在武漢就賣出了幾十套。“我們每人賺了好幾千元。”對于當時還是學生的雷軍而言,幾千元也算是小小的第一桶金。“因此,我至今還認為創業者應先做好能力及資源上的積累后再創業。”他說,“在我40歲生日之后,我心里對自己說‘開始干吧’。經過能力和資源積累,在2010年初,當我對終端的思路初步成形后的4月份,我開始著手創辦小米科技。”
中國缺少包容創新的環境
曾有一則關于雷軍的新聞在微博上引起熱議,即他在某大學校園招聘現場稱:“我曾投資的對象平均年齡35歲,基本是投有經驗的人。”此話似乎徹底將初出茅廬、熱火朝天的大學生創業群體打入了“冷宮”。在他看來,在中國出現Facebook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中國剛畢業的學生創業既沒有經驗,也缺少競爭環境。
“我基本投有經驗的人,我覺得中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靠譜的人實在不多,因此在中國出現Facebook是不可能的,中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家大的公司是由剛畢業的學生創辦的。”雷軍說,中國的創業環境和美國大不相同,美國社會高度競爭的背景下,創業者可以沒有任何經驗,只要敢想就可以去干,因此美國很多的大公司往往由大學畢業生創辦或大學沒畢業就創辦。“創新在美國的概念是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在中國的解讀是做別人沒有做成功的事情。”雷軍說,“中國現在還沒有到充分競爭的時候,尚處在一個比拼執行力的時代。中國不缺創新思維,缺的是誰能夠把創新思維執行到位。”
雷軍認為,創新往往由小公司所創造,但就整個社會而言,如果要鼓勵創新,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容忍創新所帶來的后果。“因為絕大部分的創新都是失敗的,如果沒有容忍失敗的環境,創新很難持續。”雷軍說,“中國創新很少的原因還是缺少包容創新的環境,只有存在一個容忍失敗的大環境,整個中國的創新和創業環境才能往前推進。”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