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中美是全球經濟的伙伴 但引領世界是美國
2014-12-22 14:22:33 責任編輯:劉俊 來源:商務部網站
第二,中美成為經濟伙伴,開創了不同制度大國間互利合作的歷史。中美兩國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各異,我們曾經為此隔閡了20多年。42年前,尼克松總統首訪北京時,十分坦率地對周恩來總理說,“我是為美國利益而來的”。那一代政治家以巨大的勇氣打破了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堅冰,開創了中美互為重要經濟伙伴的歷史,不僅造福兩國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中美建交35年的歷史證明,不同社會制度的大國之間沒有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必然,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阻擋不住雙方成為互利共贏的經濟伙伴。當前,在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并且經濟總量不斷擴大的背景下,美國如何對待中國,仍然需要有戰略眼光。歷史已經證明,對抗與合作都是有成本的,但合作的成本更低、效益更高。有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戰略共識,那么我們就能更好地管控分歧、解決矛盾,就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伙伴。
第三,中美是全球經濟的伙伴,但引領世界的是美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時候,美國已經主導了世界經濟的體系和規則。中國對外開放意味著我們愿意加入這個體系,基本承認這些規則,也愿意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仍然只有美國的55%,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8。更重要的是,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關鍵技術、塑造世界經濟秩序的各種規則仍然由美國主導。對此,我們有清醒的認識。中國既沒有想法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的領導者地位。我們只是要在與美國的合作中,讓美方能更好地了解中方的想法,理解中方的國情,尊重中國人民的道路選擇,不讓政治制度的差異成為阻隔經濟合作的障礙。
我也知道,近來不少美國朋友有這樣的疑問:中國經濟變強了,競爭力提升了,中美經濟伙伴關系能否持久?中國經濟減速了,能不能繼續為美國企業帶來必要的發展機遇?中國市場監管越來越嚴格,是不是針對美國企業?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大家,中國的經濟實力在變化,但發展中美經濟關系的方針政策不會改變;中美經濟關系的形式和內容可能會有所變化,但互利共贏的本質不會改變。既然合作使雙方受益,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堅持下去呢?
首先,中國將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施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我們會堅持世界貿易體制規則,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擴大同各國各地區利益匯合點,改革市場準入、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體制,加快環境保護、投資保護、政府采購、電子商務等新議題談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以開放促改革。
其次,中國將堅定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更加平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中國經濟發展將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主動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國將從要素驅動為主轉變到創新驅動為主上來,更加重視發展的可持續性。我們要優先發展服務業,大力培育養老、旅游、教育、健康、文化、體育等消費熱點,鼓勵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發展,深挖內需發展潛力。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戰略,增加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清潔能源和中高端消費品進口。加快淘汰制造業落后產能,使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中國消費市場的規模將持續擴大,對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服務的需求更加旺盛。
再次,中國將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制度,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廢除妨礙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堅持嚴格規范文明執法,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充分保證外國企業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救濟權。深化涉外司法改革,推進知識產權法院建設,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機制,簡化知識產權授權確權程序,嚴格依法平等保護中外企業的權益。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積極為外國企業在華獲得司法救濟、律師服務、翻譯服務等提供必要的便利。
最后,我要強調的是,成熟的中美經濟伙伴關系需要機制化的保障。目前,兩國有90多個政府間合作機制。商貿聯委會既是解決問題的“滅火器”,更是促進合作的“推進器”。舉辦聯委會的目的,就是要為兩國企業務實合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女士們,先生們:
洛克菲勒說過,“建立在生意上的感情,遠勝過建立在感情上的生意”。基于廣泛共同利益上的中美經濟伙伴關系,是牢固而持久的,能夠經受住國際風云變幻的考驗。中美兩國經濟關系中合作是主流,分歧是永遠存在的,就像滔滔大河中難免有幾朵浪花。我們既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不能只拿著顯微鏡去挑刺,更需要端起望遠鏡去眺望。我相信,有智慧、有擔當的兩國有識之士,一定會為中美經貿合作這艘大船掌好舵、搖好槳,使它沿著正確的航道破浪前進,直達合作共贏的彼岸!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建筑節能政策上,從“十二五”的標準奠基、“十三五...[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