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團創始人榮毅仁:獲鄧小平欽點掛帥 為改革開放開路
2014-06-19 10:26:45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金融涅
在中信集團整體上市的關口,中信金融板塊依舊貢獻了80%的資產以及80%的利潤
趕在中國金融業大變革的前夕,中信公司于2002年改制為中信集團公司,為日后中信集團金融板塊的騰飛做好了準備。雖然中信集團幾乎拿到了全部的金融牌照,但是,真正能為集團貢獻價值的部分在當時僅限于銀行和證券。
中信銀行的總資產占整個集團總資產的80%以上,2002年,中信銀行成為王軍最大的心病,270億元不良資產,每天都在困擾著他,要求對中信銀行收編改造呼聲巨大。
多年之后,王軍說,當時如果中信銀行垮了,那就不會再有整個中信了。
但王軍看到了以市場手段改造中信銀行的機會,因此,不管在國務院召開的會議或者在銀監會召開的會議上,王軍都據理力爭,為中信集團要來了兩項政策,一是允許中信集團發行金融債,二是給中信實業銀行四年時間進行業務重組。
有了這兩項政策,中信集團“自謀出路”游刃有余。中信集團通過發債為中信銀行增資171億元,加上中信銀行利潤留存,到2005年末,中信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到8.18%,從而達到了監管要求。
2007年中信銀行在香港和上海同步上市,中信集團已經基本收回了對中信銀行的全部投資,并保持了中信銀行近70%的股權。
與銀行相比,中信證券更成為凸顯中信開拓精神的金融支柱。
早在中信銀行上市之前,中信證券就在2003年成為A股第一家上市證券公司,不但解決了資本金過低的問題,而且在整個行業出現危機的時候,抓住時機陸續收購萬通、金通證券,重組華夏證券,迅速奠定了在中國證券行業的龍頭地位。
中信人基因里的國際視野再次發揮了作用,2013年,中信證券完成里昂證券全部股權的收購,成為首家在全球主要市場范圍內擁有廣泛網絡的中國證券公司,這為中信證券國際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2004年起,王軍實施了再造信托的工程。短短三年,中信信托躍升至行業龍頭。
如今,在中信集團整體上市的關口,中信金融板塊依舊貢獻了80%的資產以及80%的利潤。中信集團金融產業的涅為其日后發展提供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平臺。
重新出發
幾經論證,中信最終確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和“金融實業并舉”的發展方向。同時中信集團亦承擔探索國企改革新方向、推進整體改制上市的任務
中信創業發展35年,曾在市場汪洋中摸索近20年。用常振明的話說,中信集團在2006年之后才開始有了比較穩定和可持續的盈利,發展勢頭不錯。
特別是發端于2006年的次貸危機,逐漸轉變為一場全球的金融風暴時,面對可能到來的風險,中信集團并非沒有做好充分準備。2007年中信集團獲得超過800億元的融資,至少到2008年9月時,時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孔丹依然能夠神態輕松地訪問華爾街。
就在中信上下歡歡喜喜地準備慶祝集團成立30周年之時,風暴突然逼近。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停牌,下午5時,中信泰富發布盈利預警,半小時后,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榮智健公布了壞消息:澳元衍生品交易損失確認虧損8.07億港元,且生效的衍生品合約最大虧損額達147億港元。
接下來的時間,中信泰富幾乎以每天1.1億港元的規模繼續擴大損失,交易損失的急劇擴大甚至有吞噬母公司中信集團的風險。最終,中信集團向其緊急提供15億美元資金,中信泰富則以每股8港元股價向集團定向增發。增發完成后,中信集團對中信泰富持股比例由29.4%增至57.6%,重新成為中信泰富的控股股東。
盡管最終中信集團化險為夷,甚至斬獲頗豐,但中信泰富風險管理的失控,給中信領導層一個極大的警醒。
多元化既是中信的優勢,也對中信風險管控提出了挑戰,如果再發生像中信泰富這樣的事件,中信集團救得過來嗎?中信的方向在哪里?
幾經論證,中信最終確定“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和“金融實業并舉”的發展方向。同時,中信集團亦承擔探索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方向,推進整體改制上市的任務。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