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5年造城史:城建欠賬與城市轉型并重
失速
2013年2月7日,耿彥波突然被調離大同,前往省城太原擔任市長。這一消息只有少數人獲知,耿本人也是前一天方接到調令。
大同市民們在過完春節后,發現市長已經離開。從大年初三開始連續六天,市民聚集于東城墻下集會、簽名、游行,要求耿彥波回歸大同,每日均有數千人之眾。多數聚集市民希望耿彥波繼續將城市規劃完成,另一些涉及利益關系的拆遷戶和施工方則擔心政府政策生變、工程爛尾,利益受損。
為平息事態,新任市長李俊明出面安撫,并承諾已經開工的工程都將持續。在停滯了兩三個月后,重點工程復工,但進度緩慢。
古城西城墻未按原計劃于8月合攏。城內不少樓房已人去樓空,按照規劃,城內居民將全部搬遷,然后招商引資,開發古城旅游。但目前仍有近4萬戶尚未搬遷,占到古城的一半。接近政府的知情人士透露,搬遷工程已被無限期擱置。未及搬遷的棚戶區,在修繕一新的四合院群落反襯下尤顯殘破,歪斜的木頭門柱支撐著將要傾塌的磚墻,三五成群的流浪狗在垃圾堆里刨食。
大同古城成為一種奇異的混雜:以四面城墻為界線,一座座修繕完備的古建筑群落巍峨高古,頗有北魏遺風,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新場所,但深入到老城的細部,卻如同步入一座鬼城,尤其夜晚時分,站在華燈初上的東城墻上俯瞰,老城內黑黢黢一片死寂。
御東新城同樣滿眼是半拉子工程。五大場館主體完成,但只是鋼筋骨架。工地上只有稀稀拉拉幾個工人,看守美術館的工人說,由于工程款不到位,施工隊的主體已撤離,其他幾個場館也大體如此。
新區的核心建筑太陽宮,原規劃為市四大班子的新辦公區,以帶動御東新區的人口集聚和房地產開發。由于中央嚴控樓堂館所,新一屆政府決定不再搬遷,耗資不菲的太陽宮面臨被廢棄的命運。缺少了行政和資本的強力驅動,御東新區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流的硬件—八車道馬路、雄偉的樓堂館所、成蔭的綠樹與稀少的車流人煙形成鮮明對比。
停滯下來的城市建設使一些拆遷戶陷于困境。古城內一些原本期待通過拆遷改善居住條件的居民希望落空。而一些不愿意被拆遷的釘子戶亦無人過問。
位于古城南墻腳下的新生園小區的七八棟樓房遠看人去樓空,翻過堆積如山的建筑垃圾之后,卻發現還住著幾戶人家。80歲的趙玉花拄著拐杖顫悠悠地站在家門口說,這個小區的房齡只有十年,為了修護城河,這已是第二次拆遷。
大同的安置方案是:拆1平方米只換1平方米,如果想增加面積,政府以補貼價優惠到45平方米;以成本價安置到60平方米;還要求增加面積的,可增加20平方米安置,增加部分按高于成本價低于市場價結算;若再要求增加,則按市場價結算。
據多家動遷戶介紹,每家均掏出了10萬元左右置換房屋。對于這一花費,市民態度不一,經濟寬裕者認為值得—既住進樓房,還增加了房屋面積,改善了居住條件。而家庭貧窮的則感到難以負擔,趙玉花以及新勝園的其他20戶人家屬于后者,他們是下崗職工或身體殘疾者,無錢搬遷,只得繼續棲身于舊宅中。
這里的自來水和燃氣已停供一年,居民需要到對面小區居民家中花錢買水,“最近又停了電。”50多歲的失業建筑工人康守印說:“現在根本沒有人來找我們。”
耿式治理
不少大同市民認為,城建失速主要是由于耿彥波的離開,所謂人走政息。那么耿彥波的治理之道是什么?這種治理方式是否確因他的離任而不可持續?
耿彥波認為,城市建設就是經濟建設,一方面通過古城修復帶動文化旅游產業,另一方面對于大同這樣的落后城市而言,做好環境,才能吸引投資,“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
在耿主政期間,城建資金從每年不到1億一舉飆升到每年100多億元,但同期的財政收入并沒有出現爆炸式增長:2007年至2011年,大同的財政總收入從93.04億元增加到162.26億元,年均增長14.92%;一般預算收入從36.71億元增加到64.64億元,年均增長15.19%。
而且,此前山西全省煤炭資源整合中,大同受影響最深,多數煤礦關停。除去屬于央企的大同煤礦集團,全市的煤產量從原來的5000萬噸,下降至1000萬噸。
那么,巨額的城建投資,從何而來?
與其他城市類似,土地是大同城建資金的關鍵來源。2008年以前,大同土地收入每年不過兩三億元,2009年則一下子達到30億元。
耿彥波在任時,親自主管規劃、土地、房管、城建部門,將國土局下設的土地儲備中心由正科級單位升格為正處級,并要求全市所有的土地都歸攏到土地儲備中心。
在舊城內,經營不善的國有企業被要求破產,整合出土地。
市政府對土地出讓價格嚴格控制,住宅用地開發每畝不低于200萬元,商業用地每畝不低于300萬元,這些價格比過去提高近1倍。大同一些黃金地段的土地甚至賣到將近900萬元一畝,直逼二線熱門城市杭州的地價。
在新建設的御東新區,大同的做法是,由政府出資對土地進行基礎性建設—修路、綠化、鋪設水電氣管道后,再進行招拍掛。按照政府方面的計算,新區總共42平方公里(合6.3萬畝),前期投入每平方公里不到2億元,整個新區成本不超過80億元;其中2萬畝可做商業性開發,即使按每畝100萬元計算,也可獲得200億元收入。
自2008年以來,大同五年土地出讓收益共約250億元。
銀行貸款是另一個重要的資金來源。經過市人大批準的貸款在140億元左右。大同的政府貸款主要來自于國開行和農村發展銀行這些政策性銀行,貸款利率較低,同時還款期限較長。農村發展銀行是大同政府貸款的大戶,其向市政府貸款14億元用于修路,23.3億元用于安置房工程,8000萬元用于水庫建設,貸款以財政擔保,期限是七年。知情人士透露,更多貸款是10年期或20年期。而每年約5000萬元的政府債券,則籌措到約2.5億元資金。
第三條籌資渠道是爭取上級資金。2009年國家給山西省下放了11億元保障房補助資金,大同爭取到其中9億元。此外,水利、農業、園林等各系統內的一些專項資金也被充分利用,比如,2011年大同被列為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當年中央下撥6000萬元用于供熱和節能改造;而建設部用于支持城市房屋路面管網改造的資金,大同每年也能“跑”下幾千萬元。
“過去山西的官員們很閉塞,不愿意出去,后來都去跑資金。”大同市建委主任李易新表示,“總的來說,從中央‘跑’來的錢,前后應該有100億”。根據2011年大同市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僅2010年就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28.09億元,超過前20年總和。
耿彥波還將財政撥給下屬單位的經費進行了縮減,每個單位平均削減20%左右,從2008年至今,大同公務員未曾漲過一次工資。各個單位的收費全部上繳至市級財政,以企業開發樓盤需上繳的城市建設配套費為例,過去的做法是建委收繳這部分費用之后上繳財政,財政再返還一部分給建委,而在耿彥波任上時,一概不予返還。
此外,政府為新修建的樓盤配建學校,開發商必須繳納配套的義務教育費,過去最多每年收3000萬元,從2008年開始,這一收費逐年上升,當年收了4.4億元,第二年5.2億元,2012年約6億元。開發商若是不按規定繳納,就可能受到嚴厲查處。
大同也發動社會資金,要求企事業單位出資參與城市建設。大同煤礦集團就曾出資10億元,交由政府修建對其運輸亦有幫助的市政道路,而醫院、學校、各部門的遷址改建費用,除政府出資之外,也被要求各自籌措一部分資金。
大手筆投入背后,是耿彥波與前任們完全不同的思路。在他看來,城市是個產業,別人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而他信奉的是“辦多少事找多少錢”。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b>【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2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