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若干意見》(鄂發〔2010〕15號)和《湖北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面臨的發展環境、指導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發展環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搶占新一輪經濟和科技發展制高點的重大戰略。
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紛紛制定新的國家發展戰略。美國政府2009、2011年兩次發布國家創新戰略,并公布《重振美國制造業框架》,促進新興技術和產業發展。歐盟面向2020年提出“創新型聯盟”戰略,明確把發展知識與創新經濟、綠色經濟和高就業經濟,實現智慧型、可持續和包容性增長,作為建設歐洲社會市場經濟的三大戰略優先任務。日本政府通過了“日本產業再生修正案”,提出“生物產業立國”戰略,力圖打造成全球第一個低碳社會。印度、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也努力通過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實現趕超。
國家高度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10月,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了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措施,明確現階段要重點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并將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我國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推進我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大舉措,是支撐我省跨越式發展、體現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支點作用的必然選擇,也是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構筑我省發展新優勢的迫切需要。新形勢下加快培育和發展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全省工業化、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國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二是我省科教優勢明顯,產業體系比較完備,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技術基礎;三是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快速增長,新興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有望步入快速發展軌道;四是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家大力實施中部地區崛起、自主創新戰略,有利于我省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同時也要清醒認識到,與發達省市相比,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還存在較大差距,還面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產業總體規模不大,骨干企業不多;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體制機制問題較突出;創新支撐平臺建設仍顯薄弱,產業持續創新能力缺乏;投資不足,資金瓶頸未能根本性改善;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
(二)指導原則。
“十二五”是培育我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時期。要根據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思路,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發展、國際合作,投資驅動、應用帶動,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指導原則,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有力支撐。
——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要把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作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力量,以需求為導向,運用市場機制促進要素聚集和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同時,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也要充分發揮政府的規劃引導、政策激勵和組織協調作用,為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自主發展、國際合作。要把自主創新作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以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為重點,加強技術集成和聯合攻關,掌握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及相關知識產權,造就高素質人才隊伍,增強自主發展能力;同時,也要加強國際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創新資源,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走開放式創新和國際化發展道路。
——投資驅動、應用帶動。要發揮投資驅動產業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引導社會投資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保持投資規模快速增長,重點突破一批關鍵技術、發展一批重點產品、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加速新興產業規模化、集群化和國際化發展;同時,堅持以應用促發展,選擇處于產業化初期、社會效益顯著、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的重大技術和產品,組織實施應用示范工程,以規模化應用帶動產業發展。
——重點突破、整體推進。要結合省情,明確方向,分階段有重點地推進產業發展,既要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發展進行全面部署,促進協調發展;同時,也要選擇最有基礎、最具條件的重點方向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推進,以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突破帶動整體水平提升。要優化空間布局,培育產業集群,促進優勢區域率先發展。
(三)主要目標。
力爭到2015年,基本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格局,產業布局基本合理,體系框架初步成形;新興產業總體發展水平走在中西部前列,部分領域進入全國先進行列;到2020年,新興產業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引領作用顯著增強,并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
——產業規模迅速壯大。到2015年,新興產業產值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20%;重點領域營業收入超100億元的領軍企業達15-20家,超30億元的龍頭企業達50家,超10億元的骨干企業過100家;重點企業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產品出口份額進一步擴大。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優勢產業規模發展,顯著提高核心競爭力;生物、節能環保等特色產業跨越發展,形成新興產業新的支柱;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等潛力產業超前發展,構建新的增長極。打造在全國具有特色和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制造基地。
——技術創新轉化能力顯著增強。發明專利數量質量大幅度提升,重要骨干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左右。建設200家以上國家級和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廣應用200項自主創新型重大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新產品,形成200個知名品牌。對產業技術進步和節能減排的貢獻顯著提高。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