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珠江三角洲地區優化發展,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全省區域協調進一步加強;城鎮化空間格局全面優化,形成以城鎮群為發展主體、城鎮各具特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城鎮經濟結構更加合理,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體系配套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綠色低碳理念推廣和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取得實質性進展,城鎮空間品質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鎮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和文化功能顯著增強,居民生活質量和文明素質明顯提高,城鄉居民幸福感顯著提升;加強粵港澳合作,學習借鑒港澳城市化發展經驗,粵港澳共建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全省城鎮化發展呈現“區域協調、城鄉一體、綠色低碳、節約集約、文化傳承、和諧宜居”的新局面,總體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具體目標:
1.區域協調。
——全省城鎮化率每年提高0.8個百分點左右,2015年達70%,繼續穩居全國前列。珠江三角洲地區進一步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粵東西北地區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城鎮體系更加完善,城鎮空間結構更加優化,基本形成珠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粵東城鎮群、粵西城鎮群、粵北城鎮群培育區相互協調、梯度推進的城鎮化發展格局。
——珠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環珠江三角洲地區與珠江三角洲核心區融合發展。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功能明顯提升,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有效控制,城市副中心和衛星城加快建設。
——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培育區域發展增長極。汕潮揭同城化、湛茂陽臨港經濟圈加快推進,粵北山區實現綠色崛起;縣(市)城區和中心鎮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縣域城鎮集聚能力顯著增強。
2.城鄉一體。
——城鄉通達度進一步提升。全省基本建成以干線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為骨架,以機場、港口、鐵路站場和公路站場等運輸樞紐為節點,各種運輸方式層次分明、銜接順暢的綜合運輸網絡。力爭到2015年,全省軌道交通里程達5000公里,建成以廣州、深圳市為主要節點,連通珠江三角洲9個地級以上市及清遠市區的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絡主骨架;全省公路通車總里程達20.4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800公里,基本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
——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域覆蓋。將農村居民和異地務工人員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的覆蓋對象,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的銜接和統一。
——到2015年,縣域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縣域經濟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5萬人以上的中心鎮數量達120個;打造110個名鎮、1900個名村。
3.綠色低碳。
——到2015年,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達90%以上、其他地區達7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85%以上,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達90%以上,廣州、深圳市100%實現無害化處理。
——到2015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70%以上,全省國控、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達75%以上,空氣質量明顯改善,50%以上的地級以上市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要求。
——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8%以上,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以上,實現居民出行半徑500米范圍內有綠色公共空間,形成覆蓋全省的綠道網絡。地級以上市全部建成國家或省級園林城市。
——加快辦公樓、賓館、商場等大型公共建筑的節能運行改造。到2015年,全省綠色建筑面積達4000萬平方米。
——到2015年,全省萬元GDP(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指標以內,重點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65%以上;每個地級以上市至少建成1個低碳社區或低碳工業園區。
4.節約集約。
——到2015年,全省城鄉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147.38萬公頃以內,工業用地占全省城鎮建設用地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單位建設用地產出率與“十一五”期末相比有較大增長。加快推進“三舊”(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更新改造,盤活存量建設用地。
——采取TOD(公交導向型)開發模式推進城際(市)軌道交通沿線土地綜合開發,打造一批“城市綜合體”,形成城際(市)軌道交通與城市(鎮)規劃建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5.文化傳承。
——保護和支持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到2015年,全省復興嶺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95處。
——實現基礎文化設施全覆蓋。到2015年,全省市、縣、鎮的文化設施建設全部達標;珠江三角洲地區文化設施達全國一流水平,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數量達0.3個以上。
6.和諧宜居。
——到2015年,現有人均住房建筑面積13平方米以下的城鎮低收入困難家庭的住房保障得到全面解決;完成200條“城中村”的更新改造。
——建成一批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群眾幸福感強的宜居城鎮,80%以上的地級以上市達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要求,50%以上的地級以上市達到國家級生態城市的建設要求。
——到2015年,全省建成1800個宜居社區,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76萬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80萬套。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