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地質勘查規劃(2011-2015年)
(三)預期性指標
1.我省地質勘查主攻礦種煤、鐵、銅、鉛、鋅、金、鎢、鉬、鈾、地熱,兼顧方解石、玻璃用石英巖、金剛石等優質非金屬礦產等。
強化重點礦種和重要成礦區帶的礦產勘查,進一步摸清資源家底,基本實現深部找礦、新類型、新地區和新礦種的找礦突破,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有較大幅度增長,重要礦產儲采比有明顯改善,礦產資源的可供性和保障程度有所提高。
2.預期提交可供進一步勘查的礦產地50-60處,其中大中型礦產地15-20處。
3.重點開展“兩淮”煤、煤層氣調查評價,“兩淮”地區預期新發現礦產地8-10處,新增煤資源量30-40億噸。
4.實現霍邱地區、廬樅地區、馬蕪地區南部、沿淮地區鐵礦整裝勘查重大突破,新發現礦產地10-15處,新增鐵礦資源量5-6億噸。重點加強銅陵地區、廬樅地區以及安慶銅礦外圍銅礦整裝勘查,力爭在沿江銅礦深部及外圍和廬樅沙溪外圍地區銅礦勘查實現突破,預期新發現礦產地10-15處,新增銅金屬量80-100萬噸。
5.加強鎢、鉬大中型礦床勘查,控制或查明3-5處對我省有重大影響的后備資源基地,提交WO3資源儲量20~30萬噸、鉬金屬量150~200萬噸。
6.加強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礦產的調查評價與勘查,主攻離子吸附型稀土礦產和鉛鋅礦床中的伴生稀有、稀散礦產。
7.開展全省地質碳匯潛力研究,推進二氧化碳地質儲存調查,加強淺層地熱能、地熱等清潔能源調查與研究。
8.建立以GIS技術為平臺的礦產資源評價系統。
專欄二 安徽省礦產勘查“十二五”主要指標
三、規劃原則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度超前部署地質工作。圍繞安徽省“861行動計劃”和生態省建設需求目標,發揮我省礦產資源及區位優勢,統籌部署我省公益性地質調查和重要礦產資源勘查,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突出重點。重點提高沿江成礦帶、欽杭成礦帶和北淮陽成礦帶基礎地質調查程度,突出重點礦種和重點成礦區帶勘查工作,加強大中型礦床深部及外圍找礦工作,強化重點勘查區的整裝勘查,增加資源儲量,提高資源供給能力和保障程度。
——公益性地質調查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分體運行。國家主要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和礦產資源遠景調查和資源潛力評價,社會資金主要開展商業性礦產勘查。形成政府與企業合理分工、相互促進的地質勘查體系,形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資金投入的良性循環。努力培育和規范探礦權市場,積極引導規劃項目區塊勘查和合理設置探礦權。
——依靠科技進步與創新,積極引進先進找礦理論和技術手段,提高地質調查水平和找礦效果,強化地質勘查關鍵技術的創新,完善地質科技創新體系,發揮科技進步在地質勘查中的先導作用,推進地質工作信息化建設。
——立足當前,統籌長遠。地質找礦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夯實基礎,循序漸進,統籌當前和長遠,堅持可持續發展。當前,抓基礎、促成效、找規律、重點突破,強化已知大中型礦產地的勘查評價;長遠兼顧新地區、新深度、新類型、新礦種,開拓找礦新領域,為礦產勘查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