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前瞻網>專題>ITS——由高鐵信號燈說起
發展智能交通的意義
日益嚴峻的交通形勢表明,我國發展ITS已經成為緩解交通壓力的緊迫任務。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城市化與汽車化發展十分迅猛。改革開放前,我國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經發展到超過47%,預計2011年將達到48%。按現在每年增長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計算,在“十二五”中期,中國城市化水平會突破50%的關口,城市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機動車擁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截至2011年2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到2.11億輛,去年全國新增機動車2048萬輛、駕駛人1317萬,有20個城市的機動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
盡管近年來中國道路交通設施及管理設施有較大改觀,但依然跟不上機動車增長速度。特別是大多數城市路網結構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統不健全。交通管理設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實現了監視功能,而遠沒有發揮控制功能的效應。
另外值得指出的一點是,中國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已逐步由無煙煤污染轉變為機動車尾氣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擁堵、車速下降以及車況差、車輛技術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中國就占了七位。
同時,交通安全形勢嚴峻,造成的損失巨大。2008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高達10.1億元。2009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9.1億元。2010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9.9萬起,造成2.7萬人死亡、11.7萬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9.3%、12%、10.6%和5.3%。其中,發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15起,同比增加3起。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運用檢測、通信、計算機、控制、GPS和GIS等現代高新技術,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的利用效率、減少交通公害對加速發展我國公路交通運輸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0年我國客運量及其增長情況(單位:億人次,億人公里,%)
制表: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
2010年我國貨運量及其增長情況(單位:億噸,萬噸,億噸公里,%)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