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過期藥品回收機制還缺點"料"
1.5萬噸,這是全國一年產生的過期藥品估計量,用載重10噸的重型載貨卡車來運,需要1500輛。2016年,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發布,家庭過期藥品名列其中。對于這每年危害用藥安全、引發環境污染的1.5萬噸危險廢物,卻面臨著回收難的尷尬局面。
對于大多數危險廢物的處理,均有明確的法律規定,而對于過期藥品的回收處理,目前卻并沒有相關規定,致使一些地方雖然制定了過期藥品回收制度,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無人回收、無處回收、難以回收等問題。
隨著居民對健康的重視以及藥店的普及,很多家庭都會常備一些感冒、發燒、拉肚子的應急藥品。很多身患慢性病的中老年人因為長期用藥的原因,通常有"囤藥"的習慣,或者為了少跑醫院掛號取藥,要求醫師多開藥,或者在社會藥店做促銷時多買藥。
此外,除了"囤藥",一些醫院看病開藥時的"大處方"行為,以及一些售賣的非處方藥品大包裝,也容易造成藥品用不完而被剩下和浪費。
南開大學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研究人員對天津市居民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90.7%的家庭會常備藥品,83.4%的家庭將過期藥品直接扔掉,7.1%的家庭將過期藥品賣給二手藥販。
過期藥品決不能隨便一扔了之。一些藥品過期后其化學物質會分解揮發,產生的新物質容易導致過敏、腹瀉甚至威脅生命,應該先做物理封存再處理。如果隨便丟棄,可能對空氣、水源、土壤造成污染。部分藥品中還會含有特殊化學元素,需要由專業人士來處理。
有業內人士表示,1顆過期藥污染相當于3節廢舊電池污染,約污染一個人5年的用水量,強致敏性、揮發性的過期藥物都會散發有毒氣體,大部分過期藥品被作為生活垃圾處理,對空氣、土壤和水源環境造成污染。 將過期藥賣給二手藥販的現象更值得關注,一些不法商販收購過期藥品,并把過期藥"翻新加工",然后再將這些藥推向市場,售賣到其他地區或者偏遠的農村,這不僅危害百姓身體健康,還會擾亂藥品市場秩序。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