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2017年生鮮電商市場掀起資本熱,行業洗牌、規模繼續增長
生鮮電商作為零售的新模式,近年來發展火熱。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從2017年開始,生鮮電商融資進入爆發期,全年共融資123筆,融資296.5億元,單筆融資金額達到2.41億元/起。2018年1-7月中旬,生鮮電商掀起的資本浪潮稍有趨于理性之勢,平均單筆融資金額約0.98億元。
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2016-2017年市場迎來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鮮電商或倒閉或被并購,市場遇冷;但與此同時,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不斷加碼供應鏈及物流等基礎建設投資,并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模式,使得生鮮電商市場重振活力。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1391.3億元,同比增長59.7%;前瞻測算,2020年,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將會超過3000億元。
生鮮電商APP活躍用戶規模不斷提升,多點、每日優鮮、京東到家應用最熱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生鮮電商APP月活人數規模整體出現大幅度的增長;2018年4月月活人數規模達1715.8萬人,為一年前的2.6倍。
相關機構監測數據顯示,2018年4月,各生鮮電商APP的月活用戶量排名如下。其中,多點月活用戶規模達728.25萬人,遠高于第二名而每日優鮮(300.24萬人)及第三名的京東到家(200.19萬人)。
線上、線下渠道各存痛點,融合發展成為重要趨勢
面對消費升級帶來的愈加多樣化的需求,國內生鮮零售不同渠道所存在的痛點愈加明顯。
線下生鮮零售方面,缺少用戶分析,只能通過傳統模式進行管理和營銷;受線下地理位置、店鋪大小等物理局限,其SKU數量有限,只能覆蓋周邊3-5公里的1萬到2萬人。而線上生鮮零售方面,一是缺少體驗環節,用戶無法對線上生鮮產品進行直接的觀察;同時生鮮產品作為食品,用戶對其品質和安全的要求極其嚴格。另一方面,用戶對線上供應鏈、倉儲、物流等缺少感知,很難產生足夠的信任。
前瞻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是生鮮電商的重要發展方向。
第一,對于用戶而言,既可以享受線上的豐富玩法,又可以獲得實際的用戶體驗。門店承擔倉庫和零售中心的角色,既可以作為線上店的展示體驗區,也可以作為購買區,還可以作為倉庫區,進行配送。
第二,對于線下店而言,通過線上和配送環節擴充了服務范圍,通過預售等線上玩法有效地擴大了SKU,降低了損耗。
第三,對于消費者數據而言,企業可以獲取更全面的消費行為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物偏好,指導商家進行精準營銷。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