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購物狂歡節并不只在中國才有,早在數十年前,美國就已經有大名鼎鼎的"黑色星期五"。在過去,黑五的零售額占據著美國整體零售市場最終要的地位,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提升,網絡星期一線上零售的興起在2017年超過了黑五的地位!
冬季假日全網成交額突破650億美元,人均消費960美元
美國的假日季節通常在感恩節(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開始,并在新年前夕結束,圍繞整個11月和12月。由于在美國以及許多其他國家與一年中的這個時間相關的饋贈傳統,假日季節已經持續數十年,不僅是慶祝的時間,也是購物交易的時間。
根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的數據,2008年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美國冬季假日零售額及人均消費都出現下滑,但很快恢復增長,在2017年美國的冬季假日全美零售額達到682億美元!從人均消費額來看,2017年美國的冬季假日人均消費額為967.13美元。
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帶動假日購物消費
美國冬季假日購物節最重要的兩個日子是"黑色星期五"及"網絡星期一"。每年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美國的感恩節,第二天即11月的第四個星期五被稱為"黑色星期五",是美國的購物促銷日,黑五的開始標志著美國冬季購物季的大幕拉開,一直延續到圣誕和新年。這也是包括電商在內的所有零售商業務最為繁忙的時段。而"網絡星期一"是美國感恩節假期后的星期一,延續感恩節和黑五消費者的熱情,由營銷公司創建的,旨在說服人們在網上購物,于2005年11月28日在Shop.org新聞稿中首次亮相。
據美國相關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2017年有接近5成的美國消費者會為了等待黑五/網絡星期一的折扣而推遲購買產品,更有3.7%的美國消費者由于前一年沒有搶到而等待來年再戰!
因為黑色星期五和網絡星期一都在圣誕節之前,美國消費者因此更加偏好消費,為了圣誕假期給家人或好友準備禮物。根據美國消費者對黑五的態度來看,產品降價促銷是美國消費者在黑五消費的最重要原因。2017年美國消費者在黑五及網絡星期一主要購買的品類為服裝飾品鞋類,家居用品及化妝品。
線下傳統零售商受沖擊,在線消費為整體趨勢
傳統的感恩節及黑色星期五購物狂歡是指線下傳統零售商的折扣促銷,但由于在實體零售店購物需要排隊等待數小時甚至在商店外露營,黑五在線購物和網絡星期一成為了美國假日季購物的新趨勢。
根據VellerNext Inc.分析的美國線下零售商店內視頻以計算購物者數量情況來看,2017年,美國黑色星期五和感恩節在實體商店消費的人數同比2016年下降了4%,相反感恩節和黑五兩天的在線銷售額卻增長了18%。以在線購物為主的網絡星期一銷售額則達到66億美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網上購物日!
從黑五和感恩節兩天的主要線上及線下零售商的交易筆數情況來看,2017年Amazon(亞馬遜)以兩天內完成1277萬筆交易排在第一,而傳統線下零售商Walmart(沃爾瑪)則完成287萬筆交易排在第二。
而在2017年的網絡星期一,亞馬遜處理了超過800萬筆交易,占全美網絡星期一銷售額的近60%,訪問量達到1.03億;沃爾瑪達到120萬筆交易,占網絡星期一銷售額的8.5%,訪問量為3200萬。
網絡星期一銷售額的爆發性增長反映了美國互聯網零售的增長,而手機的應用不斷滲透正是推動這種增長的主要原因。互聯網零售的成功對于實體商店來說是毀滅性的。前JC Penney首席執行官Mike Ullman曾表示,美國1200家購物中心中只有25%將在未來五年內存活下來,只有可以吸引蘋果或特斯拉商店的商場才能生存。
不惜貸款提前消費,"黑五"引發的暴力事件
2017年美國消費者在冬季假日購物付款渠道偏好上,有68.9%的人將利用他們的儲蓄來支付部分或全部購買款項,而55.9%將選擇刷信用卡,6.3%計劃今年向朋友和家人借錢以支付產品,但還有5.5%的人表示將使用個人貸款以及5.4%的人會使用短期的發薪日貸款!
"黑色星期五"在零售意義上是感恩節后購物日的名稱,而實際上這一詞起源于費城。在20世紀60年代,費城的警察抱怨擁擠的街道,因此創造了這個短語來描述市中心區域行人和汽車交通擁堵的混亂。在非零售意義上,它還描述了1869年的金融危機:黃金引發的股市災難試圖并未能突破黃金市場的觀眾,導致市場崩潰,股市暴跌。
為了在黑色星期五搶得心頭好,黑五的暴力事件頻發。自2010年以來,因為黑五暴力事件已造成10人死亡,111人受傷。據統計,黑色星期五的暴力事件幾乎都發生在沃爾瑪,每年都會登上Twitter標簽熱搜的#Walmart打架#,2008-2017年在沃爾瑪發生的黑五暴力事件占黑五事件整體的57.1%!為了購買折扣產品,美國人真的很瘋狂!但隨著線上零售規模的不斷擴大,未來在黑五線下傳統零售的爭奪應減弱,能夠省下一筆錢奪得心頭好固然是好,但還是生命更重要呀!
-
中國人多,別看現在很有錢,但是只是花的多,美國。。猶太人很多的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