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5G應用前景廣闊,各國爭相布局
從與4G的對比來看,5G技術傳輸速率高、網絡容量大、延時短,網絡能效提升超過百倍,網絡傳輸優勢顯著。
而從通信技術的升級歷程來看,每一代通信制式的升級都將催生出新的應用場景,并激發新的業務模式。其中,1G時代誕生模擬電話;2G時代語音通話和短信業務成為主導;3G時代移動上網成為重要應用場景;4G開啟手機視頻和直播等多種業務。而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的說法,5G將有望開啟萬物互聯網時代,打開增強移動寬帶(云辦公、云游戲等)、大規模物聯網(智能家居等)和低時延高可靠(自動駕駛、工業自動化等)三大主流應用場景,催生出大量新的市場需求,未來應用場景十分廣闊。
而從當前的時間節點來看,通信技術目前已處于從4G網絡逐步向5G過渡的階段。各國及相關企業考慮到5G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均紛紛在5G進行了深入布局。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是未來5G組網建設的重要驅動因素。因此,全球主流運營商紛紛加速5G布局,搶跑5G商用第一梯隊。從國際市場來看,韓國三大電信運營商SKT、KT以及LG U 已在2018年12月1日開啟5G 商用化,率先開啟全球5G商用;美國主流運營商T-mobile相繼與諾基亞和愛立信簽訂35億美元的5G訂單,大舉進軍5G市場。而根據全球主流的電信運營商的5G布局規劃來看,各運營商基本均計劃在2019年或者2020年推出5G服務,預計最遲在2020年,5G網絡將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中國積極推動5G建設,有望成為全球5G建設重要領跑者
對于中國而言,政府一直在積極推動5G建設。早在2013年,工信部、發改委和科技部率先成立5G推動組IMT-2020(5G)推進組,主要推動中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研究和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近兩年,更是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持續強化中國5G布局。自2018年以來,發改委發文降低涵蓋5G全部頻段的頻段占用費,持續推動5G網絡部署和商用;同時,工信部和發改委印發《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加快光纖及4G網絡覆蓋,確保2020年5G商用。政策的頻繁加碼,進一步強化5G商用確定性,助推中國成為全球5G建設的重要領跑者。
此外,2018年以來,先是中興被美國禁售;其次是澳洲、英國、新西蘭、日本宣布禁用華為設備;而12月華為重要人物又被扣留加拿大。中國5G設備商的這一系列在海外發展遇阻事件,也不禁讓人猜測是由于中國5G的發展對這些國家構成了嚴重威脅所致??梢姡?G建設上中國已經處在了全球競爭中的重要地位,有望憑借此實現在通信領域的彎道超車。
中國5G建設仍處于試點階段,但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從國內目前5G建設的發展現狀來看,國內三大運營商目前還處于5G組網試驗階段,并分別計劃2019年實現部分城市的預商用,在2020年開啟5G正式商用。
但是,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內5G建設有望保持超預期的發展速度。隨著5G第一階段標準的凍結,產業鏈上下游(芯片、網絡、軟件和終端)加速布局,5G產業鏈快速成熟,頻譜和牌照分配成為市場長期關注的重點。而在2018年12月,工信部確認三大運營商已經獲得5G試驗頻率使用許可批復,運營商頻譜分配正式落地,全國范圍內大規模5G試驗即將展開。5G試驗網頻率發放事件超預期、廣電申請5G牌照事件超預期等事件預示未來政策推進5G建設力度有望超預期,5G產業鏈景氣度有望持續提升。
毋庸置疑,未來幾年中國5G行業將得到快速發展。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1年前后將是中國5G行業的爆發期。從用戶的角度看,2022年有望成為5G用戶增長最快的一年;而到2024年,中國5G用戶規模有望突破10億人;2025年前后,5G用戶速滲透將達到90%以上。
與此同時,而隨著中國5G用戶的增加,5G需求也將促使5G市場規模迅速擴張。2020-2025年這5年間,國內5G市場規模將保持較高增速,之后規模增速將維持在10%左右的較低水平,直到下一代通信技術的產生。預計到2028年中國5G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5萬億元。
5G帶來業務范圍大幅擴展,2B業務投資機會廣闊
由前分析可知,5G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市場規模巨大,從而吸引了各國政府與企業進行大力投資布局。而具體來看,5G的主要可以分為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兩大部分。其中,移動互聯網板塊下視頻通話、位置類、交易類、搜索類以及上傳、下載類業務將受益于5G更快的響應速度得到強化;同時,在5G的帶動下將進一步衍生出超重度游戲、VR、8K高清視頻等不同于4G網絡下的全新面貌。而物聯網板塊的業務有望在5G發展的推動下實現從無到有的轉變,其中的無人駕駛、車聯網、無人機、精密工控、遠程醫療、智能家居等業務將得到突破性的、長足的發展。而伴隨5G來臨所創造出的新業務和增強業務便是投資者的機會所在,尤其是新興的物聯網板塊,將為投資者提供大量的2B業務投資機會,具有較大的投資價值。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