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近兩年,監管對支付行業的改造是翻天覆地的,然而在備付金交存和斷直連工作完成之后,雖然在局部監管仍然在持續加強。
監管成本在上升。斷直連、備付金交存、支付安全審查、反洗錢,一系列的重磅監管措施都在2018年落地執行,支付機構疲于合規化的同時,監管成本也在提高。在2018年,央行非常鼓勵金融科技發展,期待讓監管與技術結合更加緊密,提高監管效率的同時降低成本。
合規大框架已經完成,需市場化調節。整個2018年,支付產業都在關注斷直連和備付金交存相關事宜,在兩大主要監管措施完成之后,以網聯 銀聯的合規清算體系已經完成。那么下一個階段,就需要在細節上加強監管,另外給市場調節足夠的空間,比如網聯與銀聯的線上與線下如何分治,網聯的費率如何制定。
以此前提之下,監管框架的完成會帶來市場的洗牌但也將出現新的機會。
1、反洗錢會更加嚴格
2018年反洗錢已經是異常嚴格的一年,301、130、120、164以及163等文件,讓支付機構對反洗錢異常緊張,多家支付機構因反洗錢不力受罰。到2019年,跨境支付大熱的形勢之下,央行對跨境反洗錢的要求也將愈加嚴格。
2、值得期待的新備付金管理辦法
2019年伊始,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就表示,現有的備付金管理辦法需要修改,相關工作正在進行當中。客觀上來說,完全的備付金交存,降低了支付機構開展支付業務的靈活性。新的備付金管理辦法或許能夠下放給支付機構新的權益。
3、持牌機構洗牌加劇與支付牌照開閘可能
支付機構轉型,一直是這兩年討論的熱點,而今備付金交存完成,考驗支付機構多樣營收能力的時候到了,接下來支付行業洗牌將加劇。與此同時,在監管框架已經完成,支付合規門檻提高,盈利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已經關閉數年的支付牌照下發,將有望開閘。
4、金融開放給市場帶來的可變量
金融開放給市場帶來的可變量。2019年會是連通清算籌備的關鍵一年,雖然業界普遍看法是,新角色的加入不會對中國境內的支付格局產生大的影響,但可能對跨境支付領域產生較大影響。
5、征信獲得進一步關注
央行一方面在上收備付金和斷直連,其實另一方面也在對支付敏感數據的管理權限進行上收。另外,網絡安全法的實施,也讓許多支付機構在數據處理上較為忌憚。此時,征信資質就變的異常重要,這包含許多數據的整合和處理能力。藉此,相關機構可以通過征信數據能力驅動業務發展。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