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你好,謝謝你的提問:
我國私募投資基金的監督管理機構,主要包括證監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以及地方基金行業協會。截至2019年2月底,中基協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4380家,備案私募基金75222只,管理基金規模12.77萬億元。
目前,私募基金以自律管理為主,主要采取登記備案制度。管理綱要包括《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
自律為主的監管體系,使得私募行業缺乏像銀行等傳統金融所具備的強信用背書。私募基金風險的爆發歷年有之,但2018年以來私募風險集中爆發的情形,既存在宏觀環境方面的外因,也存在道德風險等方面的內因。
宏觀經濟因素。例如復華控股旗下的瀚亞資本,銷售的十多只私募基金產品面臨延期兌付。其公告稱,"延期主要由于項目處于快速發展期,所需資金量較大,同時受外部環境影響,短期現金流回收不及預期"。
道德風險因素。例如實控人和高管跑路的"東方成安"。根據東方成安和中潤國盈共同出具的延期兌付公告顯示,產品逾期是因為目前國內整個不良資產行業受到經濟大環境和金融市場環境的影響,處置進度一再延緩,加之"突發情況"的發生。道德風險因素歷來存在,但外部因素的影響會對內部道德風險的爆發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此外不乏其他次要原因。例如行業監管的收緊對私募機構的生存空間形成一定擠壓,其代表是2018年上半年頒布的《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資管新規對抑制通道業務、消除多層嵌套等方面的規定,給私募行業造成了部分影響。
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居民財富日益增加,未來私募等財富管理方式將會愈發受歡迎?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