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ofo失敗的原因總結為如下幾點。
第一,資金鏈斷裂
資金鏈之所以斷裂,是因為資本不再熱捧。共享經濟,包括以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剛出來時,資本非常熱捧,推斷ofo和滴滴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一樣的——在一開始非常快地普及,變成公眾生活中的剛需,最后在市場競爭的過程中,擴大后快速合并,然后開始出現盈利。現在競爭壓力大,有大量的車經歷3-4年時間需要大規模換車和維護,成本太高,資本投入不可能是無底洞,中國的資本很澎湃但沒有持久耐力。
首先來看ofo的融資歷程,從2015年3月,ofo完成天使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數百萬萬人名幣,投資方為唯獵資本。到2018年3月13日,完成了E2-1輪融資,融資金額高達8.66億美元,此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采取股權與債權并行的融資方式(包括把所有自行車抵押給阿里巴巴而換取的17.66億融資)。ofo融資金融高達數十億美元。但是我們也能看出,企業不能一直依靠資本輸血,鍛煉自己的造血能力才是重中之重,否則ofo就是前車之鑒。
圖表1:ofo融資歷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對比其競爭對手,在重點時期,2018年年初,摩拜引入戰略投資者,融資10億美金,提前為寒冬準備,2018年4月,被美團收購,正式并入美團,借助美團的力量熬過了漫漫寒冬,共享單車行業的資本投入較大。
圖表2:摩拜單車融資歷程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二,與政策因素有關
國家層面,2017年8月,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質檢總局、旅游局等10部門聯合出臺了《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共享單車企業和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都提出了多項要求,包括電子圍欄、保險、定位等主體責任的加強;各個地方層面也有對于共享單車的限量令,隨著行業的逐漸發展,企業面臨的挑戰增加。業內有關人士表示"企業壓力很大,即便有資本也滲透不進去。光靠資本不好使,必須線下有政策支持。維護成本的變高和政策的不明朗,讓行業不好過。"
圖表3:《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重點要求
資料來源:交通運輸部、中央宣傳部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三,商業模式變現慢
共享單車目前還看不到可高效變現的盈利方向。ofo在自身的廣告、自媒體的廣告都有所投入,但現在看來還是杯水車薪,變現難以持續。加上現在各地政策不允許車身做廣告,讓共享單車進退維谷,失去了造血能力。此外,共享單車撤出海外也是熱議話題;在歐洲,ofo主要盈利點原本還是按照中國的模式,而現在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這么嚴格控制,后面的買單就更難了,所以導致風險過大,資金鏈斷裂,最后退出歐洲市場。
圖表4:ofo商業模式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第四,ofo動用押金觸及了企業運營底線
企業在運營時,資金池非常重要,平臺的資本和用戶的錢(包括預付款、押金在內)要分開、嚴格隔離,如果沒有隔離,就會出現很大問題。
此外,ofo失敗的外部原因還包括平臺用戶出現問題、追責、輿論壓力等,形成了各種合力,推著以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企業走向死亡。除了外在原因,跟ofo自身平臺的發展、企業文化、創建者的思維都有直接關系。
共享經濟從之前的熱潮到今年的退潮,來的快去的也快。但如今,共享經濟的退潮也讓人思考,共享經濟的本質到底是什么。共享和分享不是一回事。分享是民事分享,因此并不存在新造的車,而是利用社會上的二手車,在不增加數量的情況下增加使用量。共享則更突出商業價值和商業行為。ofo原先主打前者概念,利用二手車發展,而后來卻改變思路,開始自己造車。
盡管共享單車熱潮褪去,但未來共享單車的生存空間未來依舊很大。現在共享單車還主要在一二線、二三線城市投放,未來三四線、四五線城市都是空白的。此外,市場需求依舊存在,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五百米的問題,發展方向沒問題,只不過是哪個企業活下來,能堅持到最后而已。
那么,活下來的企業該如何繼續發展呢? 第一,在商業模式上創新;像現在綁定芝麻信用,因為信用本身就是錢和價值,變成生態中的一環才能夠適應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第二,既然是互聯網生態經濟,企業可以融入生態圈,從中分成,比如支付、信用、軌跡、使用習慣、廣告、數據采集等,融入到現在互聯網化時代的各個環節之中。
感謝您的提問,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