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證券型通證對金融市場認可的現有資產,如股票、債券或者房地產等的擁有權,進行數字化和碎片化,解決加密數字貨幣、代幣\通證首發類項目因為沒有資產背書或者擔保作為“虛擬”資產不被傳統金融市場接納的痛點和發展瓶頸。
正因此,STO正在成為全球企業私人股本和風險資本融資的一個強大而有價值的替代品,這是一個強大的替代方案,有預測稱在未來的兩年里,這一市場將有增加到10萬億美元的可能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證券型通證通過技術創新看似實現了“虛擬”資產的金融資產化,然而仔細分析會發現,證券型通證本來就是金融資產。投資者對優質的金融資產本來就趨之若鶩。優質企業的股票和優質地段的房地產,通過資產證券化的途徑,通過基金和房地產投資信托等載體,已經有成熟的市場,為什么還要再額外加上一層技術的復雜性,使之碎片化、通證化呢?如此做法可能只帶來邊緣的效益,如跨境流動性,而且主要還是為現有金融與房地產的既得利益者服務。
另外,如果市場往“ 證券通證化”的方向發展,可能會帶來較大的系統性風險。從業者會利用證券通證化把原有高杠桿、高風險、與衍生工具掛鉤和錯綜復雜的結構性金融產品進行碎片化,雖然這樣做能夠提高交易量,增加交易頻率,體現出一定的跨國界性,但是也增加了復雜性和技術風險,對于實體經濟也并無多大的新貢獻,反而放大了潛在金融危機的散播性和蔓延性。因此,監管機構完全有必要審慎對待STO,確保STO不會成為售賣復雜杠桿產品的新工具。同時也要警惕過度創新,不良資產和高風險金融產品的通證化。
總結來說,通證經濟的意義在于它能完善現有的并發展新生的金融生態系統;這不是純粹逐利的,而首先是服務大眾的;它不是來顛覆的,而首先是來為現有經濟做有效補充的;它不是對現有資產的重新配置,而是要創造新的普惠資產種類。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