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你好,歡迎提問,希望以下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代購比微商出現得早,起源在2005年,經歷了三年蟄伏期迎來高光時刻,導火索是2008年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三氯氰胺事件,該事件極大地刺激了國民對海外品牌奶粉的需求。2008年以后奶粉代購業呈現井噴式爆發,天津、上海、寧波、青島以及廣州等各大口岸城市的碼頭一度被漂洋過海而來山包似的奶粉占領包圍著。奶粉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隨后人們對海外產品的需求日漸增多,嬰兒床、衛生巾、馬桶蓋、藍莓干、魚肝油、衣物、美妝護膚品等,源源不斷的訂單從國內傳到大洋彼岸代購人士的微信上。
我國代購業已經經歷過初代代購和二代代購,目前早期代購做大以后已經進化至三代代購,規模逐漸變大、利潤空間也在提升。大型代購年流水上億,利潤到千萬級別。
圖表1:中國代購行業的發展階段2009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規模高達50億元,次年這個數額更是到了120億元大關,2012年,“代購”兩個字成為百度搜索中“未來十年最有前景的行業”,2016年則變成代購口中的“全民代購時代”, 2018年市場規模達2601億元,我國代購行業已飛越山海橫掃歐美日韓,讓整個世界都為國人的瘋狂與消費購買力驚訝。
圖表2:2009-2018年中國海外代購市場規模(單位:億元)
代購發展趨勢:“個人代購時代”終結,跨境電商平臺有望受益。
2019年1月1日,《電子商務法》開始實行,《電商法》規定,所有電子商務經營者都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依法履行納稅義務,并依法享受稅收優惠。如果從事經營活動,還應當依法取得行政許可。對于代購而言,利潤的獲取本就來自稅前國內外商品的差價,但電商法直接切斷了這條利潤來源。
新頒布的《電商法》釋放了一個明確的信號:提高準入門檻,杜絕個人代購行為。這意味著“個人代購的時代”即將終結,未來代購市場將只剩企業運營主體。魚龍混雜的海淘代購將遭到重創,而管理相對規范的大型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則迎來新機遇。
近幾年,跨境電商市場漸入佳境,政策支持力度不減。一方面,國家為跨境電商發展提供優惠政策;另一方面,在通關、報檢、海外倉建設等環節不斷完善配套措施,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持。
例如,2015年4月,商務部印發《“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兩年內推動建設100個電子商務海外倉;2016年12月,將跨境電商納入到十三五規劃中,成為國家級經濟戰略的發展方向;2017年1月印發《快遞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加快發展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鼓勵重點快遞企業以服務跨境電商和企業境外發展等為契機,銜接境外物流體系,面向全球的跨境寄遞網絡。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