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9月29日,當國內的人們日漸沉浸于國慶的歡樂氣氛時,與我們一山之隔的南方鄰居印度人民卻處于水深火熱當中。
當天,印度消費者事務、食品和公共分配部發布了一條禁令:
“鑒于市場上洋蔥價格持續高企,政府從今天起,將采取多種方法限制價格上漲,包括對交易商實行庫存限制、禁止出口,以及要求各邦政府采取嚴厲手段打擊交易商有組織的囤積居奇行為?!?/p>
沒有給民眾準備的時間,在頒布的當天,禁令就立刻生效并嚴格得到了執行,一車車的洋蔥從邊境被拉了回來,交易商也被迫向市場緊急拋售——零售交易商只能保存100公擔(約10噸),批發交易員只能保存500公擔(約50噸)。
這導致常年依靠印度洋蔥的鄰國們對其產生了幾絲不滿。去年進口了3.7億磅印度洋蔥的尼泊爾,現在突然一點都沒有了。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洋蔥近幾個月上漲了700%,僅過去1周就翻了1番。
為什么印度要冒著得罪四鄰的風險,禁止洋蔥出口并限制囤積行為?因為印度自己的洋蔥已經快供應不上了。
據報道,近期印度洋蔥價格呈飛躍式暴漲,每公斤洋蔥平均上漲到60-80盧比(約合人民幣6-8元),甚至有些地區飆升到每公斤100盧比。而在此之前,印度洋蔥平時最便宜只需1盧比/公斤。
早前,印度政府曾試過投放5萬噸庫存洋蔥進入市場、設定最低出口價格至850美元每噸。但這些舉動收效甚微,于是在9月29日,印度不得不直接實施出口和囤積限令。上周,印度洋蔥價格終于有所回落,自9月以來首次跌破60盧比,降為55盧布每公斤。
然而,作為一個常年出口量超過200萬噸的洋蔥生產大國,印度現在怎么連內需都保證不了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說是天災,是因為印度今年先是經歷了劇烈的干旱,又經歷了狂暴的澇災。
印度處于熱帶地區的南亞,受季風和日照影響,降水呈現非常明顯的不均現象。通常情況下,2-4月份屬于明顯的旱季,隨后在6月份開始迎來一年中的雨季,然后降水在11月前后達到頂峰。
然而,今年印度季風雨季詭異地遲到了,直至6月仍未下雨,而此時又是日照最為強烈的時刻。這導致當地出現了異常嚴重的干旱,其程度創5年之最。據印媒報道,印度第4大城市、有“亞洲底特律”之稱的工業重鎮欽奈,當月4個水庫一度全部干涸。
直至7月,印度今年降雨量仍然低于平均水平,以至于印度斯基梅特氣象服務公司預測,該國今年季風雨量將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之前姍姍來遲的雨水,以如此狂暴的方式降落了下來。在8月干旱的消息剛剛過去,從9月開始,印度就接連傳來洪災的新聞,從南到北都有地方被淹。據印度內政部發布的數據,截至9月24日,已經有超過1600人死于強降雨引發的災害。
10月1日,印度政府報告稱,僅過去4天,北方邦和比哈爾邦加起來就有139人死于洪災。
和之前的預期截然相反,印度氣象部門9月30日又預計,該國2019年季風雨量比往年平均水平高10%,刷新25年來最高紀錄。
除了天災以外,更重要的是人為因素。
以欽奈為例,在過去100年間,該城人口從1901年的51萬暴增到了2019年的1064萬,城市的用水需求大增。而在這個過程中,印度對水資源的利用毫無規劃,城市化粗暴地占用了湖泊和濕地。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這這段時間內,欽奈的濕地數量已經從650個下降到了27個。
缺少湖泊和濕地這一重要的水資源調節工具,印度先旱后澇也就不難理解了。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缺少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同為季風氣候,同樣受到降水時間分布不均勻的困擾,中國通過大規模的筑堤修壩,清淤導渠,以及后來的南水北調大工程,成功實現了對環境的改造。
然而印度向來沒有興建大規模水利工程的意愿,大多數印度人和印度媒體建議的應對方式,都是諸如雨水收集器、低成本水過濾器、“長距離”運輸水的水輪車等簡單而零散的方式。
即便是已經修建起來的水利工程,印度也難以保證可以百分比放心使用。剛剛過去的8月,印度賈坎德邦一條運河上耗資220億盧比(約合22億人民幣)、耗時42年修建起來的大壩,在啟用典禮不到24小時后轟然塌陷,印度人還將其歸咎于老鼠洞。
在這樣的環境下,印度如何能避免受到自然災害的沖擊,如何能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