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感謝您的提問!
左右舵的來歷最早的汽車駕駛座位位于車輛的中央,不久之后一些汽車制造商將駕駛員座位安排在靠道路中心線的一側,以便于觀察對面道路來車,另一些汽車制造商將駕駛員座位安置在靠路邊一側,以避免撞上道路旁邊的圍墻、樹籬、水溝等障礙物。
經過實際檢驗發現,前一種辦法更有利于保持道路安全,因此成為汽車制造商的通則。由此形成了左舵車(駕駛員座位在車輛左前方)和右舵車(駕駛員座位在車輛右前方)的區別。所以左右舵之分取決于當地實行的是左行還是右行。
從中國的實際來說,清末至二十年代左右不分,比較混沌。而1930年時國民政府曾頒布法令統一要求左行(右舵)。隨著抗日戰爭爆發,美國汽車和美國軍隊來華見多,由于美國是右行(左舵),發生了不少事故,加之美國汽車改為左行(右舵)的成本很高,影響了中國由左行漸變為右行的進程。到1945年時,右行(左舵)成為正式規定確定下來,1946年起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該規律也就沿襲至今。臺灣地區由于光復的緣故,也由日式的左行改為現在的右行。所以說我們國家目前的右行(左舵)其實是受美國的影響,美國當時的援華車輛間接影響了我國的通行方向變更。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