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遭遇黑9月 銷量重挫下滑
日系如何再造優勢?
這是一次毫無準備的“不可抗力”危機,其影響深度遠大于去年突發的日本大地震。“地震后,企業可以在一定時期內重建秩序,但中日關系惡化對日系車的影響將在長時期內難以消除。”馬春平說。
自1996年第一次保釣聲援開始,這已經是中國民眾第四次大規模發動抵制日貨的行動,前三次雖然影響甚微,但也在一點點減弱日系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據前瞻網記者了解,有57%的人認為,歷次中日關系緊張都在不斷惡化日系品牌形象,不過,也有約33%的參與者站在了相反的立場。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消費者中存在不小比例因為非產品因素而拒絕購買日系車的人群,而每次中日關系緊張都有可能令這部分人群擴大。
有數據顯示,2008年日系車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突破了30%,達到歷史頂峰,但隨后這一數字便不斷下滑。今年上半年,日系車的在華市場份額已經降至22.3%。8月,德系車更是憑借23%的市場占有率,第一次反超日系。
“長期以來,日系車憑借省油、漂亮的外形內飾設計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務能力等特點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但是隨著歐美等領先汽車企業在節能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在華本土化力度的加大,他們越來越會把握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日系車的優勢卻在逐漸減弱甚至消失。”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說。
在該網站的調查中,約46%的參與者并不看好日系車在中國的長期發展前景,他們認為,除中日關系緊張外,日系車企保守的本土化策略也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車型老舊、缺乏新車刺激以及優惠較少是日系車近年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主因。”陳文凱說,去年日系車因3月地震導致業務持續數月低迷,到7、8兩月在華產銷量又達到了“反常的高數值”,這也是今年日系車銷量表現不佳的原因之一。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幅放緩,受資源與環境的制約,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增長容量也有限,這意味著中國市場的競爭已逐步邁入零和競爭的準成熟階段。這意味著,企業的競爭重心將由之前的新產品大量導入轉向對本土化市場需求的快速反應上,而這正是日本車企的短板。”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目前我國物聯網芯片產業鏈各環節基本完善,參與者眾...[詳細]
-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