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質量低下 電線電纜行業發展堪憂
惡性競爭的代價
從長遠來看,電線電纜質量不合格與行業的低門檻進入和低水平建設不可分割。近年來,電線電纜廠家如同雨后春筍大量涌現。據了解,目前我國的線纜生產企業已達到7000多家,因此,業內企業之間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產能過剩,很多企業為了謀取更多更大的利益,選擇不誠信的經營行為。
據前瞻網了解,電纜行業產能過剩在數年前就已到了較為嚴重的程度。不過,2008年金融危機后,隨著新一輪刺激計劃的驅動,催生了電纜行業新一輪的產能擴張大潮。
幾年時間里,宜興平地升起了近10座立塔,絕大部分聚集在官林鎮,這兒已經成為中國電纜城。
據前瞻網了解,立塔式超高壓電纜生產線是中國電線電纜的一種生產線,立塔的建設代表著產能的擴建。一座立塔建設投資巨大,是電線電纜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方向。
在宜興官林鎮,近幾年來,一座座立塔拔地而起,盡管行業面臨寒冬,但是新建立塔之風仍然盛行,與長城電纜廠的立塔遙遙相望的是正在建設中的滬安電纜立塔,當地人稱,這座立塔從2011年開始修建,但是由于行業形勢低迷,竣工時間仍然難定。
立塔修建完工之時,就可能是電纜廠虧損的開始。
“現在電纜的生產能力是需求的兩到三倍,這種現象已經存在很長時間,更為嚴重的是后面還紛紛在建,即使現在進入行業冬天,企業還在盲目的擴張。”宜興市電線電纜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說。
在電纜網總經理孫錄看來,現在的立塔基本上成為一種擺設,原因在于國網、南網等大客戶在招投標的時候,電線電纜企業為了給自己的資質加分,修建了立塔,但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很難用得上。
一方面是需求回落,一方面仍然是電線電纜產能的不斷擴張,由于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電纜行業贏利水平長期低迷。
“近幾年來,行業平均利潤率一直下降,目前已經下降到2%以內,再這樣粗放發展下去,不是企業存活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面臨虧損的問題。”一家電纜公司高管說。
“目前行業數據還沒有出來,但從企業經營反饋來看,2012年第一季度全行業較差,形勢很嚴峻!”上業內人士說。
應對之策
對于行業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規范這一老大難問題,國家相關部委已高度關注。
2011年底,國家質檢總局和工信部、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電線電纜產品質量提升的指導意見》,責令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和不滿足生產許可的企業退出市場,同時還將從生產源頭控制新增產能。
“好的方面是國家部委已經高度關注,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產品質量的監管需要多方面政策措施落實。”孫錄說。
據前瞻網了解,隨著六部委電線電纜質量新政出臺后,各地電線電纜質量檢測部門正在具體落實細化措施,隨后將在全國范圍內掀起電線電纜產品質量專項整治行動。
4月27日,宜興市電線電纜行業協會召開全市電線電纜產品質量管理工作會議,會議提出,對于有用戶投訴和因產品質量問題引發事故的,準入許可部門要全面調查、依法處理,行業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要實施質量問責;對證照不全、監督抽查不合格以及存在其他質量違法行為的企業,要建立“黑名單”制度,向社會公開,提高質量違法成本。
如何解決電纜產業質量問題,遠東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蔣錫培表示:“首先國家和政府重視非常重要,其次制造業企業自身守法規范經營不可或缺,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用戶的成熟。”
“因為只有當一個行業的用戶開始走向成熟,才能為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通過用戶成熟理性的購買行為引導生產企業走向正確的軌道,形成一種生產和消費品牌產品、優質產品的文化,進而促進整個行業走向成熟與規范。”
蔣錫培呼吁,用戶成熟有三個標志,一是具備高度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二是走出“低價中標”的誤區,理性選擇供應商;三是在交貨時進行嚴格的檢查與把關。對此,用戶應謹慎選擇供應商,嚴格把關,全面檢查產品性能和相關指標,才能杜絕假劣產品出現。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