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受外資巨頭全線控制 國產大豆岌岌可危
外資控制中國大豆全產業鏈
前瞻產業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自1996年起,中國開始進口大豆,每四年進口增加1000萬噸。2010年進口數量已經突破了5480萬噸,國產大豆只有1400萬噸左右,僅占消費量的25%。
“大量進口,不僅直接抑制了國內大豆生產,更嚴重的是,從原料供應,加工到相關的飼料和食品業已基本被外資控制。”吉林省農科院研究員趙麗梅說,目前,已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即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控制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或控股,占總股本的66%。
“國際巨頭的壟斷,對我國大豆產業,對飼料和食用油的戰略安全已構成現實威脅,大豆和食用油的對外依存度都已經達到60%以上,超過了安全警戒線。”趙麗梅說。
業內專家表示,外資控制中國大豆產業鏈的“事實”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出現,突出表現在食用油價格異常波動上。
2010年春節銷售旺季到前,國內幾大食用油生產商宣稱上調旗下大豆油、菜籽油、調和油價格,漲價幅度10%至15%。
2010年2月春節過后,國內食用油價格在外資壟斷者的操控下開始“跳水”,玉米油、葵花油以及各品牌調和油價格紛紛回落。而同期,上游食用油的原材料價格卻在上揚。
前瞻網記者發現,與消費市場背道而馳的是,食用油上游原材料價格卻在近期小幅上揚。數據顯示:2010年2月23日美國大豆到港成本為3559元/噸,而1月28日到港成本為3505元/噸,上漲了54元/噸。同時,國產大豆每噸也上漲了100元。
上游漲價,零售市場降價,是否矛盾?對此,中華油脂網分析師郭清保表示,零售賣的食用油產品,是采用前期進貨的原材料。表面上看,零售市場食用油降價促銷是因為進入節后消費淡季,屬于廠家“例行”活動,而內因仍然是處于中游的外資勢力握有強勢的“話語權”,控制了產業鏈其他環節。
業內人士指出,進口大豆、外資食用油巨頭,控制了國內大豆產業鏈。
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表示,2004年出現的“大豆危機”,導致國內壓榨企業損失慘重,大量企業倒閉,尤其以大豆主產區黑龍江省最為嚴重。而此時,控制全球糧食生產運銷的四家國外公司趁機低價收購、參股中國大豆壓榨企業。
“與進口大豆相比,國產大豆產量低,供給量少,市場份額少,難以與進口大豆勢力抗衡;同時,目前外資在大豆產業占有優勢,國家也不好進行調控。”王小語說。
“目前,中國的食用油市場高度集中國內70%以上的榨油企業被跨國糧商或控股或參股,已經形成了國外四大糧商控股或參股金龍魚、福臨門、魯花等主要品牌的局面。”業內人士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建筑節能政策上,從“十二五”的標準奠基、“十三五...[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