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快遞行業廝殺正當時:7000家企業圍繞7000億蛋糕
等待的搶食者
7月6日,雨后的北京不再悶熱,但對于剛剛走下機艙的德國郵政敦豪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安澎而言,這一切都不重要。
安澎馬不停蹄地率領著集團的一眾高管與中國的政府部門取得聯系,拜見國家郵政局的官員則是其這趟旅行中最為重要的日程。
饒有意味的是,安澎此次來訪的時機尤為巧妙,除了為即將在上海投入運營的北亞區運轉中心揭牌外,中國快遞業最后一個壁壘——國內市場的開放也已然步入倒計時。
尤為注意的是,德國郵政敦豪集團旗下快遞公司DHL最大的兩個競爭對手——聯邦快遞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以下簡稱“UPS”)的中國國內快遞申請已經公示,并即將獲批,而在競爭對手緊握中國市場脈搏時,如何布局中國戰略則是安澎及其高管團隊目前需要面對的關鍵問題。
“牌照一批,好日子就會到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快遞企業高管說,盡管順豐、四通一達等中國公司對外國公司表面上都表示歡迎競爭,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外資快遞企業一進來,全部死絕,這絕對不是開玩笑!”
正因于此,整個中國快遞行業也正緊盯著國家郵政局的一紙批文。
2012年5月25日,國家郵政局網站上掛出《關于對聯邦快遞(中國)有限公司和優比速包裹運送(廣東)有限公司申請快遞業務經營許可審核情況的公示》,正式宣告聯邦快遞和美國聯合包裹公司的國內快遞業務申請已經行至最后一步。
按照國家郵政局所披露的信息顯示,聯邦快遞和UPS的中國公司將分別以北京順義區和廣州白云區為基地,經營除信件外的國內快遞業務。聯邦快遞申請在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天津、大連、鄭州、成都開展國內快遞業務,而UPS則只是在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和西安五地經營國內快遞業務。
而這也是兩家公司歷時數年申請中國國內快遞業務即將塵埃落定的訊號。
事實上,在安澎拜訪國家郵政局之前,短短一個月內,聯邦快遞與UPS的高管也已經密集拜訪過國家郵政局及其他政府官員。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6月6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在京分別約見了UPS中國區總裁陳嘉良和聯合包裹公司亞太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黎松江,就聯邦快遞和UPS在華經營業務問題進行了溝通。
半個月后,UPS國際總裁丹尼爾·布魯托再度來華,并拜訪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就在華業務發展問題交換了意見。
兩大國際巨頭高頻率的來訪無疑已將國內快遞業的市場搶奪大戰推至引爆點,而一旦短兵相對之勢形成,這盤動輒關乎存亡的棋局也將注定慘烈。“一旦國際巨頭形成反撲,國內快遞企業,尤其是民營快遞企業如此單薄的利潤率不一定頂得住。”
雖然國家郵政局進行公示后,兩大巨頭始終保持沉默,但來自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反對也隨之而來。
自6月以來,中國航空運輸協會已兩度發聲予以抗議,7月3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研究員朱慶宇再度發文抗議,稱作為有外國航空公司背景的聯邦快遞和UPS,如獲得國內快遞經營許可,將變相在中國合法獲得“第八航權”,而這一航權目前中美之間并未開放。
但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攪局”未必能阻止兩家外資企業獲得國內牌照。
中國快遞協會會長達瓦透露,事實上國家郵政局已經準備給其發放國內牌照,但這兩家公司自行要求增加國內經營網點,造成重新審議,才導致申請公示結束一個月后仍未發放牌照。
靜待之時,風雨降至。
EMS再度出擊
民營企業與國際巨頭紛紛厲兵秣馬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勢力則來自于國資背景的EMS。
在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秘書長劉建新看來,若聯邦快遞和UPS獲得國內快遞牌照,兩家公司投放在中國的產品和價格,也將與EMS和順豐相近,EMS和順豐兩家公司業務量遭受的沖擊也或將最為明顯。
針對即將拉開的市場拼殺,EMS方面則始終未能予以正面回應,而在沉默背后,則是其申請A股IPO試圖再度出擊的關鍵信號。
作為中國郵政集團旗下主營快遞物流板塊的公司,5月4日,EMS申請A股IPO獲得通過,成為國內快遞業第一股,目前正在排隊上市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辦理工商登記不過兩年的公司,EMS申請IPO通過后曾廣受質疑,甚至連續三年盈利期的上市基本要求也尚不符合,但在決策層的特批之下,其上市步伐則仍然快速推進,而這也無疑為其日后的爆發空間提供了諸多可能。
“之所以特事特辦,是因為內外交困下,EMS騎虎難下。”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黃剛表示,對于EMS來說,如今快遞行業的內外形勢要求其必須盡快上市,否則難奪市場。
業內人士則表示,事實上,從EMS申請上市的時間節點來看,國家郵政局試圖向外資快遞公司發放國內快遞牌照則或將是其倉促上市的關鍵因素之一,“否則,一旦外資快遞公司在國內形成競爭優勢,則中郵速遞的業績更難保證,上市之路或更為艱難”。
但對于EMS來說,未來的走向仍然不可預知。
來自EMS預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EMS截至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營收分別為196.4億元、225.11億元、258.85億元。而其國際競爭對手UPS和聯邦快遞2011年的營業收入總額則分別為531.05億美元、413.23億美元。
而與國際巨頭盈利差距較大之外,其受體制影響較深的業務結構也成為遭人詬病的目標之一。
“EMS優勢在于涉公業務和票據業務,但是在眼下業務增長最快最大的網絡購物快遞上卻喪失了優勢。”劉建新說。
據前瞻網了解,2011年,EMS在快遞市場的份額為29.46%,而在其巔峰時,其控制市場的比例一度達到90%以上。
而為再度搶奪市場,根據EMS的計劃,上市后將融資獲取的99.7億元用于快遞物流郵件處理中心、購置飛機、購置運輸車輛、購置航材等項目。
“EMS肯定會發起一波價格戰,除此以外,它似乎并沒有更好的競爭手段。”業內人士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b>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