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標準缺失阻礙行業發展
盡管LED價格目前來看仍舊過高,但是快速下降的成本已經讓人看到了新希望。足以佐證的是,LED在我國的使用經過最初的射燈,到兩三年前的道路照明之后,終于在去年底成功進入了室內。
“因為去年稀土漲價致使熒光粉漲價,使熒光燈的成本上升;此外,LED的光效在增加,成本卻不斷下降,很多過去回報不是很好的領域現在都OK了。” GE照明亞太區LED產品兼先創新中心照明業務總經理王健表示。
如果你去買照明產品,一只130流明/瓦、能夠使用4萬小時、售價為15美元的LED燈,和一只60流明/瓦、可以工作3000小時、售價為3美元的熒光燈,你會選擇哪一只?
新世紀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長李允立會選擇后者。李認為,對于消費者來說,LED產品能不能走進賣場的關鍵還是價格,而無關技術。“如果把LED的性能降低到100流明/瓦、壽命為1.5萬小時,但售價也是3美元,它就很有競爭力了。”
事實上,即使不降低LED的性能,成本下降也并非不可能。僅以LED最核心的芯片技術來說,“芯片光效每年提高10%,成本每3個月下降5%還是很有希望的。”飛利浦Lumileds照明公司亞太區市場總監周學軍說。
而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趙漢民則有意挑戰發展了20年的藍寶石襯底技術,“如果使用硅襯底技術,可以規避大公司的技術專利網,而且LED芯片的成本比藍寶石襯底低5-10倍。”
但趙也坦言,硅襯底的技術難度高于藍寶石襯底,“主要是應力問題,容易產生裂紋。”
不過,多數人仍相信,LED芯片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基于硅的方式。
日亞化學工業株式協會照明用LED開發中心副中心長大黑弘樹表示,“隨著3-5年后稀土價格的調整,硅的成本會下降,那時候我們將會做更多的嘗試。”
標準化背后的專利困惑
早在2010年,飛利浦、歐司朗、松下、東芝等國際照明巨頭已成立了Zhaga。
除了成本之外,讓各地路燈管理所人員對LED提出的問題還包括后期維護的不便利。
理論上講,道路照明用高壓鈉燈的使用壽命僅約5000小時,而大功率LED的壽命一般達5萬~7萬小時。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問題,“光源部分的維護可能性小一點,但是驅動還是可能需要維護的。”謝俊彥說。
這就讓許多使用者們犯了難。“目前全國差不多有56萬盞LED路燈,產品來自于上千個廠家,每個廠家還有好多不同的型號。以前鈉燈有10個品種就差不多了,但是LED的產品太多了,彼此之間也沒有兼容性,讓我們如何維護?”一位業內人士說。
因為沒有相關標準規定LED路燈模組的模數,也往往導致生產廠家沒有方向。“好多廠不知道做什么好,無序發展,浪費大。”謝俊彥表示。
實際上,針對LED產品,我國目前已有146項標準,而針對市場上總覺得缺少標準一事,中國照明電器協會劉升平的解釋是,標準的制定需要過程,往往滯后于產品的發展,而且LED技術本身發展很快,也不能用各種標準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大企業們已等不及了。早在2010年,飛利浦、歐司朗、松下、東芝等國際照明巨頭已牽頭成立了Zhaga。
據介紹,Zhaga是一家國際性行業協會,主要是為LED光引擎界面制訂標準規格,解決當前LED行業產品界面不兼容難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問題。“Zhaga通過統一接口的途徑為燈具制造商確定穩定的設計平臺,能夠促進產品的規模化,推動LED照明普及。”Zhaga常務會員代表、德凱質量認證(上海)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市場經理謝藝芹說。
不過,許多國內企業也擔心加入Zhaga聯盟后,可能難以繞開該規范制定企業所設置的LED下游應用專利陷阱和壁壘。
對此,謝藝芹回應,Zhaga界面標準化只涉及光引擎的接口,不涉及其內部工作機制。“依據Zhaga標準,采用LED作為光源的光引擎是一個可以進行界面標準化的模塊,而模塊內采用的技術并不會被標準化,換句話說,即便光引擎的外部有了具體的標準,但這不會妨礙內部的差異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