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鏡門”曝光對IT巨頭們意味著什么?
而Facebook的總法律顧問泰德·烏爾約特走得更遠,不僅要求政府公布調查權限、范圍,還進一步要求美國和各國政府在相關調查中“更透明化”,以使公眾產生更多安全感。在他看來,由于政府一直拒絕對“透明化”要求做出積極回應,公眾對社交網絡平臺的隱私安全性已產生越來越多的懷疑,而這已影響到Facebook的公司利益。
正如《華爾街日報》和《技術情報》等所評論的,這些公司在“棱鏡”曝光后,一直忙于消除公眾正在滋生的一種看法,即這些公司已參加了N SA牽頭的“棱鏡”項目,其用戶隱私安全正受到間諜程序的威脅。
正因慮及此,谷歌和Facebook才迫不及待地否認自己是N SA秘密計劃的合作者,微軟和雅虎也發表了類似聲明。但問題在于,首先,他們都不否認“在現有法律范圍內”,向政府提供了其所要求的信息和數據;其次,由于政府和N SA在“透明化”問題上裝聾作啞,它們無法向公眾和市場說明,自己究竟做或沒做過什么;第三,斯諾登隨時可能繼續爆料,誰也不知道他還會說什么,更不知道他究竟還掌握些什么。
前瞻網記者了解到,其次受到沖擊的,是直到6月10日還是斯諾登東家、至今還是N SA“打工仔”的博思艾倫公司(Booz Allen)。
“棱鏡門”曝光前,這家公司可謂左右逢源,悶聲大發財。一方面,作為美國情報圈最大的外包商,其“打工”的美國情報部門不僅有N SA,還包括美國陸、海、空軍,海軍陸戰隊、美國宇航局、國土安全部、內政部和其它許多情報機構;另一方面,這家公司在許多被斯諾登指為“棱鏡門”受害者的亞歐國家、地區開設分公司、辦事處,同樣賺得盆滿缽滿。僅2012財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就高達57.6億美元。
如今“棱鏡門”曝光,博思艾倫公司的處境頓時變成了兩頭受壓。在美國官方,許多國會議員、政府官員開始反思情報外包機制在“棱鏡門”泄密問題上所需承擔的責任。眾院少數黨領袖南希·佩洛西指出,僅去年在絕密領域“打工”的外包企業雇員就多達48.3萬個,而在該領域工作的在編政府雇員總數僅79.1萬。原本在美國財政緊縮、軍情開支縮水的背景下,博思艾倫等外包商商機一片大好,“棱鏡門”一出,一切都變了樣;在海外市場方面,縱使博思艾倫長袖善舞,要消除客戶和市場的戒懼之心,只怕很不容易。
此外,可能遭遇經濟層面危機的,還有美國的智慧產品出口復興計劃,和歐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進程。
對于前者,奧巴馬政府把寶押在“智慧附加產品”上,即不在初中端制造業領域和新興國家糾纏,集中力量在美國最擅長的高科技領域實現突破,而這類產業幾乎無一例外和“大數據”、信息交換有關。“棱鏡門”的橫空出世,恐怕會給這一如意算盤帶來不小的麻煩。
對于后者,正如許多歐洲媒體所言,隱私問題已開始毒害歐盟和美國間關系,并可能影響兩者間啟動關于泛大西洋[-0.45% 資金 研報]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歐洲議會社會黨黨團領袖漢內斯·斯沃博達已表示,歐洲不能犧牲數據保護,換取和美國達成自由貿易協定。許多歐洲評論家指出,歐盟曾多次遷就美方就數據交換方面所提出的苛刻要求,包括2010年允許美國財政部在“必要時”獲得歐洲公民的銀行賬戶信息,2012年允許美國當局調查跨大西洋航班乘客數據信息等,理由都是“打擊恐怖主義和嚴重犯罪的需要”,但如今在歐洲,人們開始紛紛驚呼“這樣做太冒昧”。
原本對于啟動泛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歐洲各國就有許多分歧和疑慮,認為對自身而言,當務之急是更好地協調與新興市場的關系,而非在潛力已挖掘到極限的歐美間反復折騰。此次“棱鏡門”一出,無疑令質疑派、反對派士氣大振,他們如今可以理直氣壯地高呼“歐美間的‘無障礙設施’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自“棱鏡門”曝光以來,圍繞這一談判的爭議突然成了歐洲各大媒體最熱門話題之一,這對許多意在借該自由貿易協定搭車發財的企業而言,無疑不是什么好消息。不僅如此,德國、瑞士等國已開始放出重新審查與美國間電信合作項目的消息。
當然,任何危機對于商人而言,都既是“危”,也是“機”“棱鏡門”也不例外。
“大數據”時代已不可避免地來臨,因噎廢食既不可取,也做不到,那些被“棱鏡門”波及到的IT巨頭,誰能率先通過公關攻勢“突圍”,誰就能轉禍為福,搶到比“棱鏡門”事發前更大的市場份額。而那些與“棱鏡門”無關的同行,面前的機會就更大了。
對美國而言,政府開支緊縮是長期趨勢,佩洛西等人“放棄外包”轉而全由政府雇員擔負機密情報工作的提案,在望赤字如泰山、視增稅如猛虎的美國,是只能當作談資,無法真去推行的。“棱鏡門”對博思艾倫是“危”,對其它類似外包公司卻是“機”。
對于其它國家,“棱鏡門”的曝光將令他們更容易說服挑剔的議員和納稅人,必須為加強網絡和數據安全多投資,多下功夫。歐洲議會已有人對歐盟自己在互聯網數據保護方面的一貫漫不經心表示反思。而這對許多美國以外的IT和信息安全企業而言,正所謂“禍之福所倚”了。陶短房(知名專欄作家,國際政治、經濟評論人,旅居加拿大)
幾家被爆料者直接點名的美國IT公司都是具有全球市場和商業利益的巨頭,而IT行業最大的利益擴張點,正是這種跨越國界的互通性,取信于海內外市場對企業保障客戶基本信息、隱私和數據庫安全的信賴。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