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紡織業產業升級加快 主攻自主創新
近年來,中國紡織企業出現了良好的發展趨勢: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得到優化。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將調低至8%,但工業增加值率提高2個百分點。同時,紡織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5年,服裝、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三大類終端產品的消費比例將從“十一五”末的51∶29∶20調整為48∶27∶25。
作為引導紡織工業由大變強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日前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縱觀全文,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品牌建設成為了我國紡織工業升級發展的關鍵詞。
在生產要素成本高企、國外需求復蘇乏力、出口環境日趨惡化等多股力量的沖擊面前,紡織工業發展方式將從數量制勝轉向內涵式增長,減速提質成為應有之義。正如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所言,如何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加快轉型升級,推進由大變強,提高核心競爭力是“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根據《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將調低至8%,但工業增加值率提高2個百分點。同時,紡織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5年,服裝、家紡和產業用紡織品三大類終端產品的消費比例將從“十一五”末的51∶29∶20調整為48∶27∶25。
“高增長”時代終結
“十一五”時期,頭頂國際金融危機的重重陰霾,我國紡織工業依然實現了持續增長,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有所優化,質量效益大幅提高,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在此期間,全國紡織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8.2%,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9.2%,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6%,利潤總額年均增長27.7%,纖維加工總量年均增長9%,化纖、紗、布、呢絨、絲織品、麻紡織品、服裝等產量高居世界第一。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2010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新產品產值比2005年提高了2.4倍,高于產值增長率,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11萬元/人·年,比2005年增長1.1倍。同時,紡織行業單位增加值綜合能耗累計下降約32%,單位增加值污水排放量累計下降幅度超過40%。
作為最具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十一五”期間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年均增長11.9%,一般貿易比重由2005年的69.7%提高到2010年的74.4%;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比重超過30%。
告別了過去五年的高速增長,“十二五”期間我國紡織工業面臨的發展環境已然發生質的變化,國內外挑戰重重,危機四伏。
從國際看,發達國家憑借技術、品牌和供應鏈整合的優勢,占據著市場的主動地位;其他發展中國家憑借勞動力成本、資源、貿易環境等比較優勢,實現了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主要發達國家紛紛通過動用貿易救濟或增加技術貿易壁壘等手段限制他國產品進口,而人民幣匯率問題也將是影響我國紡織工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紡織原料對外依存度較高,棉花的對外依存度為30%左右,化學纖維原料乙二醇、對二甲苯、己內酰胺、丙烯腈等的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
從國內看,在我國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受勞動環境和待遇的制約,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紡織工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問題日趨嚴重,隨著產業轉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區本地就業數量增加,向東部紡織企業輸出的勞動力數量逐步減少,東部企業勞動力短缺明顯。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