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陽:LinkedIn如何走出跨國公司失敗陰影?
2015-01-14 10:36:51 責任編輯:劉俊 來源:騰訊科技
談到國外互聯網公司折戟中國市場的原因,沈博陽首先引用了馬云(微博)的觀點,他表示,跨國公司在中國負責中國業務的人往往是職業經理人而不是創業者,工作動力是讓總部高興而不是考慮如何滿足本地用戶需求,而紅杉資本正是在國內基于沈南鵬打造了一個純本地化的投資團隊,成為少數能在中國落地的美國投資公司。
其次,從架構上看也體現不出跨國公司的重視程度,中國區負責人做不到直接向公司CEO匯報,職能偏向銷售或者產品技術,對中國市場的耐心和決心不足。
第三,跨國公司包括LinkedIn最早在中國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路徑依賴”,即迷信于復制這些公司原來在美國的成功模式。
“任何一個成功的跨國互聯網公司都有這樣的心態,自己的全球化平臺和產品經驗既然在韓國、印度、澳大利亞、英國都可以成功,在中國也必須能成功。” 沈博陽說,但是,無數的例子已經證明中國互聯網獨特的環境,導致其他地方可以成功的模式在中國真的難以成功。
2014年1月1號加入LinkedIn后,沈博陽成為公司在中國的第一個正式員工,雖然用戶和收入規模小,沈博陽卻獲得直接向CEO匯報的權利,中國區也成為獨立于亞太區在全球獨立的一個市場區域。
“我不是傳統意義上跨國互聯網公司的職業經理人,而是注重產品、技術和中國互聯網游戲規則的創業者,并圍繞我搭建了有創業基因的團隊。這有助于我們能在中國做出更快、更大膽的決定。”
沈博陽說,從產品層面來看,簡單的漢化、深度的本地化都不行,必須要單獨給中國開發自己的本土化產品,而且通過中國團隊完整運用創業思路去運作,這才是有可能成功的唯一方向。
慢模式尋找爆發點
據沈博陽透露,去年年初 LinkedIn正式進入中國的時候用戶不到400萬,目前已將近800萬規模,用戶主要是北、上、廣、深等十幾個大城市有海外背景的中高端人群,下一步則計劃滲透更多的本土化用戶。企業用戶也有兩百多家。
“當用戶達到一定臨界點會增長更快,但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前,職業社交將是一個突破非常慢的模式,缺乏殺手級功能和爆發力。至少在美國,LinkedIn更像建立維護網上人脈的工具,并要靠線下的聯系去維系。” 沈博陽表示。
從LinkedIn的成長軌跡來看,從2003年到2011年上市才積累了一個多億用戶,但上市之后開始了更快的增長速度,市值也從30億美金迅速上漲了十倍到300億美金。
當然,中國市場還有自身的獨特性,比如用戶對無線的依賴更高,對隱私更敏感顧忌,無處不在的微信等工具則代替了部分職場場景。
“大而全的平臺不一定能滿足多種多樣的需求。我們平時能維系的人脈關系是非常有限的,生活中存在著大量比較松散的人脈關系,在大而全的平臺難以建立。隨著時間推移,用戶出于對個人隱私的維護,也需要建立純工作上的線上關系網,并以此彰顯自己的職業身份。”
沈博陽認為,職業社交和微信等社交工具不一樣,資訊,新鮮事都是跟職場相關的。不強調DAU、在線時長和登錄次數,而是看重個人職業資料的完整度,在換工作時保持更新,這跟招聘網站正好相反。
“LinkedIn在中國的發展依然在探索中,需要很長時間積累,但好在盈利模式足夠清晰,去年的公司收入已達到非常可觀的數量級,如果控制投入能支撐公司盈利。” 沈博陽坦言。
LinkedIn 給用戶提供免費的社交服務,依靠給企業提供服務來獲取收入,包括招聘解決方案、營銷解決方案和銷售解決方案。
其中,招聘解決方案是幫助企業尋找那些被動求職的人才,占到總收入55%到60%比例;營銷解決方案是根據用戶數據進行的精準廣告投放,占到總收入的25%;銷售解決方案則是幫助有B2B業務的企業銷售人員去尋找相關銷售線索。沈博陽說,未來不排除在中國建立更大的直銷團隊。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