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勤奮努力不如順勢而為把握機遇
2014-07-02 19:33:07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投資界
我做過天使投資人,看到的都是失敗,創業90%的公司都會死,它的主旋律就是關門。前不久我碰到一個舊金山的朋友,還在創業,干了四年公司沒死,他壓力很大。我說公司能養活自己就已經很了不起了,這說明你已經成為了10%的企業。他公司干了四年,活下來了,不錯。我知道創業經常失敗。出來做小米,我也有壓力,主要是面子上的壓力,這也是很多成功者再創業的問題。其實我最煩創業導師,經常有人說我是創業導師,我一當了導師我就不能死了,一死多難看,老師給搞死了。
所以我最煩做創業導師了,創業這件事情沒有人能夠做導師,大家都是犯了無數的錯誤。后來我找到了解決方案,就是低調,極其低調。小米在剛開始前一年半的時候,幾乎是靜悄悄的。我是有意的,就是要超過用戶預期,今天小米這么高調,超過用戶預期越來越難。但這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原因,小米成了明星公司,社會很關注,領導很關心,這么搞就很難了。
最開始整個行業80%的人覺得我們不靠譜,但我覺得這都不重要。這個事我想得很透,跟別人沒有關系,輸了也沒有什么。我講過一句實話:輸了,我就踏實了。我們曾經有夢,曾經追過夢,輸了也是一種答案。你不至于說自己連試都沒試就輸了。我們早期的創業是為了生存,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為了練本事。今天我們再創業是為了夢想,輸了也沒有關系,我們試過了。的確可能賠了一筆錢,的確可能沒有面子,但是我們心安,我們努力過,我就這么安慰自己。我后來想,輸了也沒有什么,輸了咱們還可以繼續做投資,反正有飯碗。
成功就是兩個要素,第一要勤奮,第二要運氣好。我們以前老講勤奮、努力,誤導了無數年輕人,以為勤奮就行。我勤奮了幾十年,發現也不怎么樣,看到別人不怎么勤奮,還老是成功。其實核心問題是,學校也好,我們也好,沒有教大家順勢而為,把握機遇,順著風向走,把握機會很重要。我邀請一個工程師,三年前他不加入我們,三年后他也不來,但原因不一樣。今天不來的原因是三年前他看錯了,現在再來他覺得自己虧了。這就是不順勢,就算現在不如三年前拿得多,可也比待在那些公司多啊。他們就是沒悟出來這個道理,只看到了自己能干,沒看到運氣的重要性。老想著要找下一個小米,下一個小米談何容易?
小米成功,運氣占了80%,還有就是我們有20年的行業經驗積累,比別人勤奮,又抓住了智能手機的臺風口,然后我們就贏了。剛開始做小米,我們計劃第一年賣30萬臺,結果賣了700多萬。那時換機潮開始,每個人都希望用智能手機,買不起蘋果就用小米了。第二年我們賣了1870萬,300多個億,迅速崛起。今年可能就4000、5000萬臺了。但如果沒有這個浪潮,可能第一年30萬臺,第二年60萬臺,第三年150萬臺,有個二三十億銷售額,也很牛,但這就是另一種公司了。跟小米目前的巨星表現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臺風把它放大了20倍。
所有的成功者都是趕上了好時候,他們成功以后老把自己神化了,“造神”運動。普通的讀者和評論家沒有我們創業機會多,我干了二十幾年,看了太多的起起落落。我知道,一定要順勢而為。看到運氣的價值,是一種能力,把握運氣也是一種能力。我們學校教的都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是那1%的靈感重要性可能超過了99%的汗水。一萬個小時你是一定要練的,這是成功的基礎,但是它不保證成功。
我看過了無數的生生死死,因為我是老革命,干了二十幾年,沒有真正下崗過,而且還在比較前排的位置,看得更清楚。你在中關村練攤練了50年,有用嗎?沒用,你看到的是攤位的競爭。但你在山頂上看,不管他們是決戰紫禁城,還是華山論劍,不管怎么個打法,只要在山頂上,一眼看過去就那么多家企業。盯住他們在過去25年的變遷,再把每個公司的生死存亡和興衰畫張圖,規律性的東西你就有了。我們這個產業里面經常看到別人宴賓客,別人蓋高樓,接著看到別人都垮了。哪怕不是公司,就說人,你開始認為這個人天縱奇才,后來再仔細看看,怎么可能呢?十幾年前人人都說三大門戶,過了五年你發現變成了BAT,今天可能大家會覺得BAT很牛、遙不可及,但再過七八年,鬼知道占領風頭的是誰呢。
小米從來沒有“安”過。小米不是巨頭,是個小公司,小公司要有小公司的態度。我們對未來有很強的求知欲,從來不認為自己怎么著了。我覺得小米還好,至少在我們這個層次,看到的都是無數的困難和問題,因為我們的同行太強了。
小米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和欲望需求,和我們的供給不足之間形成了矛盾。我們兩年時間從零到這么大規模,消費者覺得不夠,消費者覺得你是故意的。
客戶對我們的期望值是每個月賣2000、3000萬臺,我們今天的能力只有500萬、600萬臺。
剛開始做小米時,所有的代工廠都不理你。因為你沒有錢。現在再模仿小米模式進來的公司都容易了,他們真的要感激小米。我們創業團隊有很多同事來自摩托羅拉,他們和代工廠以前都認識,飯照吃、面照見、會照開,就是不答應我們的要求。我找夏普,夏普說過去幾年被中國的公司害慘了,大家都號稱能做幾百萬臺,給你準備了產能和料,最后賣了幾萬個不要了,那對工廠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尤其好的工廠本來就是供不應求,接了你的活就不能接別的了,但萬一他賭錯了呢?
你沒量呢?他把工人、產業線都準備好了,你沒有量他就慘了。
所以說服他們,我們真是花了很大的力氣。所有代工廠都是我親自帶隊一家家談。去了日本、韓國、美國、臺灣地區,跑了四五個月,包括工廠車間都親自去看。等到我們成功以后,大家都不敢怠慢這個新一代的公司了。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根據抗原性的不同,內毒素可分為A、B、Ca、Cb、D、E...[詳細]
- 童錫來:2025年中國生豬養殖供給市場分析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