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絲綢企業虧損面近40% 行業何去何從?
重慶絲綢行業正面臨重重挑戰。據前瞻網了解,2012年重慶有31家絲綢加工企業,其中運行企業18家,1-6月生產絲類產品576噸,同比下降39.07%。其中,生產白廠絲461噸,同比下降34.15%;生產雙宮絲62噸,同比下降67.61%;生產絹絲54噸、同比下降3.57%。1-6月生產絲織品275萬米,同比下降17.69%。其中,生產真絲綢134萬米,同比持平;生產化纖綢141.38萬米,同比下降29.84%。1-6月生產精干品4噸,綿球(綿條)56噸,同比大幅萎縮。生產蠶絲被3993條,同比略有增長。
據對18家絲綢企業的財務情況統計,1-6月完成工業現價總值2.73億元,同比下降41.22%;完成增加值0.37億元,同比下降50%;實現銷售收入2.12億元,同比下降40.35%;1-6月絲綢加工生產實現盈利384萬元,同比下降57.1%,其中7家企業虧損,虧損面近40%。1-6月平均在職職工人數2275人,同比下降28.95%。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近五年來重慶絲綢的基本格局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依然以原料型的初級產品為主,但由于絲綢加工企業的數量和規模銳減,絲綢生產總體呈逐年下降態勢。白廠絲、絲織品、雙宮絲生產量分別由2008年上半年的1189噸、593萬米、589噸下滑到2012年的461噸、275萬米、62噸,絕對降幅超過728噸、318萬米、527噸,平均年減幅21%、17%、43%。同時,重慶絲綢加工的景氣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重慶絲綢加工從業人員由2008年上半年9843人,下降到現在的2275人,從業人員減少7568人,年均減幅31%,招工難,留住人更難。
對于重慶絲綢工業的現狀,有分析認為,受世界經濟不振影響,絲綢消費持續低迷。自2008年世界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伴隨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經濟增速持續減緩,國外購買能力和需求減少,導致絲綢生產和消費持續下行,直接影響了重慶絲綢的出口。2102年1-6月重慶絲綢出口1054.8萬美元,同比下降33.41%,其中絲類出口降幅達50.3%。
同時,現在國內經濟展進入成本增長周期,企業盈利空間很小。絲綢行業本身是微利行業,隨著原材料、勞動力、能源、運輸等成本不斷上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行業的贏利空間和發展空間。重慶絲綢企業不振包含了兩種情況,一是受市場、資金、產品、技術等因素影響運行困難,企業采取限產減庫,消化庫存的做法,屬被動調整的一類;二是由于整個發展環境的日漸嚴峻,企業選擇退出絲綢行業,另謀發展之路的做法,屬主動調整的一類。不管是哪一種調整,對重慶絲綢行業都帶來不利影響。
另外,重慶絲綢加工的結構、規模和市場競爭力是下滑的內在因素。重慶絲綢產品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盈利能力和市場影響非常有限,加之規模一直呈萎縮態勢,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總體也呈衰減趨勢。從這個角度看,重慶絲綢的內在因素也是下滑的原因之一。因此,重慶絲綢產業迫切需要優化產業結構,以轉型升級扭轉產業危機。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