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
二、新材料產業發展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創新、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國際化、產業化、集團化為目標,以培育未來新興戰略產業為重點,堅持市場化運作,發揮既有科技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勢,通過資源整合建設5個新材料基地,培育5個產業集群,發展和完善新材料產業鏈,提升新材料產業競爭力,打造具有較高創新水平的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輻射和帶動區域經濟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促進全省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
(二)發展原則。
——堅持與“八大經濟區”等規劃相銜接的原則。按照“八大經濟區”規劃的總體要求,合理確定新材料產業的區域發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加速“八大經濟區”建設。
——堅持遠近結合的原則。把解決當前產業發展關鍵技術及瓶頸問題與長遠發展戰略目標相結合,既要解決現階段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又要根據長期發展目標加強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發。
——堅持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的原則。支持企業著眼于前沿領域,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基礎上再創新。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立足于整合現有優勢資源,集中力量對重點地區、重點技術、重點產品給予支持,盡快形成新材料產業優勢。
——堅持市場化運作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加強政府引導和協調服務,推進新材料產業發展。
——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創造寬松、開放的吸引人才環境,發現、培育和引進人才,充分發揮人才的核心作用。
(三)發展目標。
1.跨越式發展階段(2009年-2015年)。總量規模迅速提升。到2010年,全省新材料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到2015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0億元,年均增長30%左右。
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到2015年,建成國家級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10家至15家,產學研聯合體15個至20個,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成果顯著增加。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到2015年,圍繞重點領域,培育5個至6個龍頭企業,形成1個至2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國內行業龍頭企業、3個至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省內行業龍頭企業,帶動相關配套企業聚集發展。集中建設哈爾濱國家鋁鎂合金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哈大齊化工新材料產業帶、牡丹江特種材料產業基地、黑河和綏化硅基材料產業基地、佳木斯鈦合金產業基地等5個國家級新材料產業基地。重點以哈爾濱市為主建設先進復合材料產業群、焊接材料、技術與裝備產業群、半導體照明材料產業群、以雞西市和鶴崗市為主建設石墨及深加工產業群、以中心城市為主建設新型建筑材料產業群等5個優勢特色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群。
2.提檔升級發展階段(2016年-2020年)。
到2020年,產業總量規模穩步增長,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學研聯合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和產品比重明顯增強,國際、國內知名品牌效應明顯,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00億元,年均增長25%左右。培育3個至5個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5個至10個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省內行業龍頭企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65歲以上人口...[詳細]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