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是我省加快培育和發展的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緊密結合并極具發展潛力的綜合性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涉及節能技術和裝備、高效節能產品、節能服務,環保技術和裝備、環保產品、環保服務,以及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
為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國發[2012]19號)、《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生態強省建設實施綱要〉的通知》(皖發[2012]24號)有關要求,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以來,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迅速,產值年均增長超過30%,成為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為推動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1.產業發展初具規模,涌現一批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和測算,2012年,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年產值約1100億元,年產值過億元企業達134個,其中:50億元以上企業5個,5-50億元企業39個。主、兼營節能環保上市公司12個,投資安徽的外省籍節能環保上市公司14個。
2.產業創新基礎較好,部分技術達到先進水平。擁有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等一批重點高校和科研單位,以及淮南礦業煤礦瓦斯治理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礦生態環境保護國家工程實驗室、奇瑞汽車節能環保國家工程實驗室、江淮國家電動客車整車系統集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金屬礦產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豐原集團發酵技術國家工程中心等一批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我省節能環保產業依托相關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創新平臺,通過持續自主研發、攻關和產學研合作,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差距不斷縮小,部分技術已處于領先水平。
研究開發出智能電網技術、電動汽車技術、余熱余壓利用設備、光伏建筑系統集成等多項具有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節能技術、裝備和產品。高效低溫余熱發電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燒結余熱、轉爐汽化蒸汽、高爐沖渣熱水等先進發電技術以及利用焦爐加熱煙氣余熱實施煤調濕技術,已應用于我省鋼鐵企業生產流程,馬鋼集團2臺300平方米燒結余熱設備年發電達1.4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3萬噸、減少碳排放8萬噸。
環保新產品研制和工程應用取得顯著進步。水處理設備和藥劑、除塵脫硫、環境監測儀器及高效曝氣等領域有所突破;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水泥研究設計院和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等單位的節能環保工程設計服務水平處于國內領先。
資源循環利用方面,銅冶煉爐渣和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廢銅拆解、廢舊鉛回收利用、廢水處理等居于全國前列;煤礦瓦斯綜合治理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取得12項發明專利,制定1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及污染治理系列關鍵技術取得3項發明專利,制定13項國家和行業標準。
3.產業集聚態勢良好,發展布局趨于合理。合肥、蕪湖、馬鞍山3市集中了全省規模較大的高效節能裝備制造企業。合肥、蕪湖和滁州市成為節能環保汽車和家電設計、生產、銷售、物流以及相關配套零配件生產聚集區。蕪湖、合肥2市半導體照明和節能新建材產業全省領先。
合肥、蚌埠、馬鞍山、淮北及安慶5市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治理設備生產企業。合肥、蕪湖、蚌埠、馬鞍山4市節能環保服務業總收入占全省的比例達75%。
淮南市和銅陵有色分別入選國家首批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業,淮北市著手建設煤炭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阜陽、滁州、銅陵等市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已成規模,界首市、鳳陽縣分批獲準建設再生鉛和報廢汽車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
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實現較大發展,但總體來看,發展水平偏低,與國內發達地區、市場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總體實力不強。產業化程度不高、規模化效應不明顯、科技成果轉化不足、市場競爭力較弱,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較少,尚未形成實力較強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園區),節能環保效益不夠顯著。二是創新能力不足。多數企業研發力量薄弱,技術開發投入不足,自主知識產權成果較少。環保裝備總體水平不高,部分關鍵技術與裝備還依賴進口。產業、科技“兩張皮”現象仍較突出。科研人員創新、創業動力不足。三是政策機制有待完善。節能環保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財政扶持不足,稅收優惠激勵力度有限。投融資渠道不暢,信貸成本過高,企業融資困難。激勵和補償機制尚未建立。市場不夠規范。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當前,隨著人工智能和算法的不斷發展,無人駕駛物流...[詳細]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 前瞻產業研究院:2024年中國洗衣機行業市場規模約1600億元 零售市場均價約1000元/臺
- 李明俊:【干貨】2025年絲綢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網友評論
1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