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
第十八節 暢通能源通道
加快原油及成品油管網建設,積極推進陸路原油進口通道及配套干線工程建設,完善成品油輸送管網。建設中哈、中俄、中緬等國際油氣管道和新疆獨山子、甘肅蘭州等石油儲備基地。大力發展天然氣管網,建設西氣東輸三線、四線工程,擴大西氣東輸管道輸送能力。完善西部地區區域性管網建設,滿足生活生產需要。開展青藏天然氣管道等工程項目前期論證,適時啟動實施。繼續加大西電東送力度,推進跨區域輸電工程建設,優化完善區域和省級電網,全面提高綜合供電能力和可靠性。積極推進西南地區電力交換樞紐建設。
專欄10:油氣管網重點工程
原油管網:建設中哈原油管道二期、獨山子—烏魯木齊管道、中緬原油管道皎漂—瑞麗—昆明、昆明—重慶段等陸路進口通道及配套干線工程,蘭州—成都、長慶—呼和浩特等國內增輸及上產原油管道工程。
天然氣管網:建設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完善西北通道;加快建設中緬天然氣管道工程,完善西南通道;新建陜京四線及支線;完善川氣東輸通道。
第十九節 提高信息化水平
加強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發展,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重點建設城鄉寬帶網絡、無線通信、下一代互聯網、衛星通信等綜合信息基礎設施,推進電子政務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加強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推進遠程教育、遠程醫療服務。建立和完善電信、郵政普遍服務補償機制。提高農村和邊遠地區的信息網絡普及水平,力爭行政村基本通寬帶,已通電的20戶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線通信信號基本覆蓋。強化郵政基礎網絡,完成空白鄉鎮郵政局所補建,推進村郵站和信報箱建設,提高郵政普遍服務水平,基本實現村村通郵。加強信息資源社會化綜合開發利用,完善涉農信息服務體系,提升新農村綜合信息服務水平。加強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構建信息安全防護體系。
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力度,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強化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第二十節 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通過提高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支出標準及轉移支付系數等方式,加大中央財政對重要生態功能區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建立省級財政對省以下生態補償轉移支付體制。進一步完善青海三江源、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生態補償試點,啟動祁連山、秦嶺-六盤山、武陵山、黔東南、川西北、滇西北、桂北等生態補償示范區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土地、海洋、礦產、森林、草原等各種資源稅費政策和征收管理辦法,研究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逐步建立區域間生態補償機制,鼓勵和引導下游與上游地區、開發與保護地區、生態受益與生態保護地區之間開展生態補償。積極探索水權交易、碳匯交易等市場化生態補償模式。加快研究制定生態補償條例。
第二十一節 實施重點生態工程
鞏固和發展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成果,在重點生態脆弱區和重要生態區位繼續安排退耕還林(草)任務。完善和落實退牧還草政策,調整工程建設內容,綜合治理退化草原,恢復草地植被。啟動草原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加快編制實施科爾沁退化草地治理,甘孜高寒草地生態修復、伊犁河谷草地保護等重點草原生態保護工程規劃。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源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和防護林體系建設。開展三峽、丹江口、劉家峽等庫區生態綜合治理,加快三峽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移民,強化安置地生產生活條件建設。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穩步推進三江源等生態保護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強西藏生態安全屏障、青海三江源自然保護區、青海湖流域、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區和迪慶“兩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推進塔里木盆地周邊和準噶爾盆地南緣等防沙治沙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繼續實施碳匯造林項目。加大對外來入侵物種的防治力度。
專欄11:重點生態工程
退耕還林:新增退耕地造林任務,配套實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重點安排在江河源頭、湖庫周圍及石漠化嚴重等生態地位重要區域,并向山洪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
退牧還草:重點安排劃區輪牧和季節性休牧圍欄建設任務5億畝,退化草原補播改良任務1.5億畝,配套建設一定規模人工飼草地和舍飼棚圈,適當擴大巖溶地區草地治理試點范圍。
石漠化治理:逐步擴大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規模,通過加強林草植被保護和建設、合理開發利用草地資源等措施,加大石漠化治理力度。
京津風沙源治理:繼續實施并完成一期規劃剩余任務,著手編制二期工程規劃并啟動實施,對沙塵源區與路徑加強區進行有效治理。
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地區繼續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進一步調減木材產量,對森林進行有效管護,加強公益林建設和森林經營。
防護林體系建設:開展“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五期和長江、珠江流域及沿海等防護林建設,增加林草植被,形成生態屏障。
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在長江中上游、黃河中上游和珠江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地區,積極開展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淤地壩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水土保持生態修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4.48萬平方公里。
生態移民:對生活在生態條件惡劣、不適宜人類生存地區的農村人口實施搬遷,達到保護自然生態、改善生產生活的雙重目標。其中,安排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生態移民任務約74萬人。積極支持寧夏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生豬產業已經演變成農村居民重要收入來源和城鎮居民...[詳細]
- 黃纓杰:重磅!2025年中國及31省市建筑節能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施馨童:2025年中國智能手環銀發經濟分析:老年群體專用手環市場空間廣闊
- 成招榮:【全網最全】2025年運動服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李明俊:2025年中國醫療美容細分市場分析
- 柯素芳:【干貨】2025年物聯網芯片行業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