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外向型經濟“十二五”發展規劃
“十二五”時期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加大跨區域經貿合作力度,積極承接國內外產業轉移。科學編制承接產業轉移規劃,制定出臺全省承接產業轉移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地確定承接的重點產業領域,著力引進具有市場前景的產業和企業。完善省際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跨區域合作,建立政府、商協會、企業之間的互動機制。
推動各地圍繞特色優勢產業,與東部省市進行點對點、城對城對接,或以聯合共建、產業鏈整體轉移等形式進行承接。重點推進西安—南京、廣州,寶雞—蘇州、佛山,咸陽—南通、東莞等結成產業轉移合作對子,建立一批省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市縣和產業轉移承接園區,鼓勵各市、各縣建立規模適度的產業承接園區。
——壯大招商引資載體
堅持產業發展園區化,把各級各類開發區和專業化園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引導各開發區明確產業定位,突出發展特色,實現開發區間的錯位發展,國家級開發區要率先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更加注重引進項目的質量和效益。支持開發區大力發展優勢主導產業,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壯大產業集群。推進各類開發區之間的資源共享、聯合共建和產業協作,加強信息溝通、項目推介、人才交流,提升園區經濟整體實力。
繼續支持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支持蔡家坡經濟技術開發區、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榆林經濟技術開發區等一批有條件的省級開發區升級。合力推進現有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根據發展需要擴區增容,支持各市市區和重點縣設立省級開發區,建立科學的開發區考核激勵機制。力爭到“十二五”末,有2—3家省級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不斷壯大外經貿經營主體
實施“十百千外經貿工程”。在全省特色優勢產業領域扶持一批龍頭出口企業率先發展,在新興產業領域引進一批外向型企業盡快發展。采取“一企一策”、“一業一策”的舉措。機電產品重點支持西飛、陜重汽、西電、西航、比亞迪、法士特等龍頭企業;農產品重點支持海升、恒興、華圣等龍頭企業;礦產品重點支持邁科、東嶺、金堆城、中瑞等龍頭企業;內資企業重點支持華南城、拓日太陽城等;外資企業重點支持美光、碧辟普瑞、楊森、威世等龍頭企業;科技產品重點支持瑞聯近代、生益科技、隆基硅技術、天宏硅材料等龍頭企業;紡織產品重點支持八方、五環、風輪、遠東等龍頭企業。力爭五年內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經營企業,培育10家年進出口過10億美元的企業,100家過1億美元的企業,1000家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
實施“外貿孵化成長工程”。在全省各市和楊凌示范區建立外貿企業孵化中心,對各市優勢特色產品、有“走出去”意愿的中小企業,通過加強業務能力培訓,引進經營人才,提供一整套業務流程服務等方式,支持和引導他們大力開拓國際市場,發展對外貿易。既支持民營外貿企業發展,又加大力度引進央企在陜設立獨立經營的專業外貿公司,形成專業外貿企業和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格局。到“十二五”末,使開展國際貿易的企業達到上萬家,有業績的企業達到3000家。
——建立優勢特色產品出口基地
以企業為龍頭,以基地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建立各類出口基地,由省級相關部門統一標準、聯合授牌、共同推進。
以西安高新區軟件新城、西安經開區服務外包產業園、西安航天區服務外包產業園、西安航空服務外包產業園、碑林區動漫產業園為基礎,將西安建設成為“世界知名、全國一流”的國家級國際服務外包產業基地。以汽車及零部件、飛機及零部件、輸變電設備、機床、電子元器件、太陽能光伏等優勢產業為支撐,建設8個裝備制造業出口基地。以鮮果、果汁、秦川牛、雜糧干果、工藝品、醫藥、中藥材等優勢出口產品為支撐,建設10個特色農產品和輕工、紡織和醫藥出口基地。以綠色農產品為依托,建設2個農業綜合出口基地。繼續推進楊凌示范區(現代農業類)、閻良航空基地(航空航天類)、寶雞高新區(新材料類)等3個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建設。按照國際標準和質量要求嚴格管理,通過基地化建設,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推動規模化發展。不斷探索科技、產業和貿易結合新途徑,打造和培育我省外向型高新技術特色產業集群,擴大外貿出口。到“十二五”末,力爭使國家級出口基地達到10個,國家級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達到5個;各類出口基地年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值的80%以上。
——加快國際市場開拓步伐
抓住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經濟逐漸復蘇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中央和省上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建設自主營銷的境外終端貿易網點,以產品創新拓寬市場渠道。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際知名展會,開展多種形式的產品境外宣傳和推介,鞏固和擴大其現有市場份額。利用東盟自貿區的優惠政策,建設云南磨憨口岸陜西進出口平臺,擴大我省對東盟國家出口,重點培育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水果、中藥材、機電等出口市場,同時進口我省所需商品物資。以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為契機,加快建設霍爾果斯陜西出口商品展示中心,積極開拓中亞、西亞市場,輻射中東地區,擴大對其機電、果汁等產品出口。抓住兩岸簽訂ECFA的有利時機,鼓勵企業與臺灣開展全方位經貿交流,擴大我省對臺貿易。
——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
發揮我省企業在設計、咨詢、施工等方面的優勢,支持企業走出去承接各類工程設計與工程承包,推動外經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合作關系,提高企業在工程承包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力爭“十二五”末使我省設計、咨詢、施工等對外工程承包主體達到百家以上,培育年工程承包營業額5000萬美元以上企業20家,其中上億美元企業達到10家以上。
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鼓勵和支持我省有比較優勢的生產企業在海外設廠。加快推動我省以羅馬尼亞布澤烏、阿根廷火地島為重點的境外園區發展,促進以喀麥隆農業示范中心為重點的境外農業資源綜合開發建設,鼓勵省內、國內企業入園、入中心發展,享受國家優惠政策,降低投資成本。力爭“十二五”末使我省境外投資各類主體達到300家以上,培育10家境外投資過億美元以上企業,使境外企業營業額占境內投資主體年營業額的15%以上。
支持對外投資企業、工程承包企業和我省設備制造企業聯手“走出去”,以投資項目、工程承包項目帶動省內大型成套機械設備、原材料、生活物資、技術和服務出口。力爭“十二五”末“走出去”項下帶動我省各類出口占同期我省外貿出口的10%以上。
加快戶縣、灞橋等外派勞務基地建設,加強專業技能培訓和適應性培訓,提高勞務人員素質和國際競爭力。力爭“十二五”末使我省達到國家級外配勞務基地標準數量達到5個,外派勞務經營主體隊伍(含工程項下經營主體)達到120家以上,培育年外派勞務千人以上企業達到10家,其中2000人以上企業5家。“十二五”末,使我省期末在外人數超過2萬人。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隨著半導體、平板顯示、光伏新能源等下游產業的迅速...[詳細]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 廖子璇:2025年中國口腔種植市場供給分析:高水平口腔醫師供不應求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