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五”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二、“十二五”時期發展機遇與挑戰
(一)發展機遇
1.發展優勢凸顯。國內外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凸顯了河南省旅游產業的相對優勢與巨大潛力。從資源產品導向向旅游市場導向轉變,河南省的區位交通和客源市場優勢不斷凸顯;從淺層觀光旅游向深度文化體驗轉變,進一步凸顯河南省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優勢;區域旅游競爭從景區景點競爭向以城市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競爭轉變,進一步凸顯河南省城市密集的優勢;旅游產品從觀光產品向多業態轉變,進一步凸顯河南省多樣化的資源和產品優勢;隨著休閑度假成為主要旅游方式,河南省的山地度假和鄉村度假資源優勢彰顯;旅游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可以充分發揮河南省產業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
2.發展需求旺盛。2010年,全國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300美元,河南省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500美元左右。“十二五”期間預計河南省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達到10%。旅游消費將進入大眾消費階段,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休閑、度假成為居民消費新趨勢,國內旅游成為旅游市場的主體。這種趨勢將促進旅游產業爆發性增長,成為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3.發展條件優越。“十二五”時期是河南省交通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交通將呈現網絡化、高速化、無縫對接的發展趨勢。河南省將依托交通網實現與國內主要客源市場的無障礙對接。京港澳、大廣、二廣、連霍、寧洛、滬陜等國家干線高速公路貫穿河南省全境,高速公路網絡日趨完善,河南省將成為全國自駕游的樞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和城鐵架構,將形成連接北京、西安、武漢、徐州、濟南、南京、太原、合肥等重要城市的“兩個半小時旅游圈”。鄭州至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南陽、濟源等城市的城際軌道交通線的貫通,將形成覆蓋3000—4000萬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的不斷推進,一個覆蓋全省、輻射周邊、涵蓋1.5—2億人口的經濟區域和市場空間正在形成。另外,鄭州至首爾、臺北、香港、新加坡、泰國的直航常態化和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擴容將促進河南省的國際化發展格局進一步改善,河南省的游客結構將發生重大變化,與長三角、珠三角、東北、大西北、大西南的重要城市實現空中對接,將形成兩小時旅游圈。
4.發展機遇難得。旅游產業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先導產業,是擴大內需的主導產業。2009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辦發〔2009〕41號),確定將旅游產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對旅游產業的定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河南省把旅游產業作為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一大優勢、一大支撐、一大后勁,作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來培育,作為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先導產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產業、改善民生的富民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引領產業來打造。“十二五”時期,河南省旅游產業發展將進入黃金機遇期。
(二)面臨的挑戰
旅游市場化程度不高。旅游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多頭管理現象依然存在,部門分割、條塊分割、區劃分割現象突出。旅游市場主體發育不成熟,知名旅游品牌不多,龍頭企業不強,部分景區、星級飯店經營機制不活,應該推向市場的沒有推向市場,應該改制的沒有改制到位。
旅游信息化水平較低。目前,河南省旅游信息化總體上仍處于較低水平發展階段。信息化建設投入少、應用程度低、標準不統一、發展不平衡,信息服務基礎薄弱,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電子商務發展滯后。
旅游人才支撐力不強。全省旅游人才數量少,部分從業人員素質偏低,特別是中高級旅游人才極為缺乏,人才培訓機制不健全、資金缺乏,人才流失嚴重。
旅游產業鏈條不完善。主要產業要素培育不充分,基礎設施與服務體系不配套,購物、娛樂、餐飲等環節薄弱,產業鏈條短、效益低,總體處于“門票經濟”階段。
城市旅游服務功能較弱。集散功能不完善,缺少為散客服務的咨詢、標識、食宿、購物、娛樂等完整的服務體系。
客源結構不合理。國內客源主要依賴省內與周邊省份市場,境外游客比重偏低。游客以觀光為主,停留時間短,消費水平低,綜合經濟效益差。客源波動性大,節假日熱,平時偏冷。區域旅游整合不足。旅游景區(點)布局分散,整合不足,缺少“航母”,市場競爭力和輻射力較弱。
產業融合發展不夠。旅游與農業、工業、文化、體育、商貿、信息、金融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程度低,其關聯性、帶動性作用發揮不夠。
三、基本判斷
當前,河南省旅游產業正處于“從點線突破向板塊推進轉變,從觀光主導向觀光與休閑度假并駕齊驅轉變,從散點布局向集聚發展轉變,從規模擴張向規模與質量并重轉變,從資源依賴型向產品創新型轉變,從旅游要素發展向多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運作轉變,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的關鍵時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李明俊:重磅!2025年中國水下機器人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國家及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水下機器人政策,已構建起全...[詳細]
- 袁業:2025年中國電力行業細分市場現狀分析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