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五、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
據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介紹,近年來我國農業機械的綜合作業水平在不斷提高,2011年耕種收三個環節的農業機械綜合水平達到53.5%,創歷史新高。
唐仁健還介紹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從2011年起,往后十年對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年均投資將高達4000億元。2011年,我國水利建設的總投資完成了3400多億元,為歷史最高水平。
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農田水利建設、農用機械制造、節水灌溉、育苗育林等相關行業將有望迎來發展良機。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農業及公用事業行業研究員劉吉偉指出,在國家加大水利工程建設及農業機械化投入的背景下,水泥、鋼材、機械制造、輪胎、植樹造林等相關行業均可受益。
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農業水利建設,今年,《意見》再次提出要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擴大設備購置補貼范圍和貸款貼息規模,完善節水灌溉設備稅收優惠政策。
《意見》指出,我國將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啟動耕地保護補償試點。
《意見》強調,我國將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水平;著力解決水稻機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機收等突出難題,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水產養殖等機械裝備,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積極推廣精量播種、化肥深施、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加強農機關鍵零部件和重點產品研發,支持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提高產品適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同時,要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種養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落實支持農機化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推動農機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
《意見》要求,要積極搞好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適當擴大退耕還林規模,同時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完善“以獎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鄉同治;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農藥,加強農村沼氣工程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024年,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34862萬千瓦,同比...[詳細]
- 鄭晨:【全網最全】2025年靶材產業上市公司全方位對比
- 成招榮:預見2025:《2025年中國中硼硅玻璃行業全景圖譜》
- 蔡志濠:【干貨】無人駕駛物流車產業鏈全景梳理及區域熱力地圖
- 施馨童:2025年中國包裝上游產業細分市場分析
- 吳小燕:中國商業遙感衛星行業競爭格局及市場份額(附市場集中度、企業競爭力分析等)
- 劉海晶:中國礦用機器人行業投融資及兼并重組分析(附投融資事件、產業基金和兼并重組等
- 蔣金成:女性觀眾是大型演唱會的主力,觀眾社交觀演屬性突出
- 曾鏵:2025年中國火鍋行業消費市場分析
- 李佩娟:2025年中國及31省市母嬰行業政策匯總及解讀(全)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