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撤資千億后轉戰生物科技 投資人造蛋重塑食品鏈
2014-07-07 15:27:13 責任編輯:林一 來源:中國企業家網
重構食物鏈
“對消費者來說,人造革會降低環境影響,也不必擔心動物保護權利等問題。” Gabor在其官方網站產品介紹中說,“畜牧業釋放的溫室氣體占所有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的一半,且畜牧業還占據了地球上可用的非冰凍土地的三分之一,將3D打印技術和生物組織工程結合在一起來打印畜產品,可滿足人類每年消耗3億噸肉制品的需求,并處理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問題。”
但Gabor認為,肉制食品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要擁有更多的財務支持。有了李嘉誠的維港投資入股后,財力已經不是問題。“在許多虧損的初創企業里,李嘉誠的投資被視為信心的主要來源。”香港一家產業投資基金經理人表示,“維港投資通常不會急于去談項目的回報率。不過綜合公開項目的發展進程來看,維港投資應該有著相當高的退出回報率。”
過去多年,維港投資多以信息科技為主要方向,Skype、Facebook、Spotify、Waze、Siri、DeepMind和Summly等科技界新秀在初創階段都得到過維港投資的資金支持。
而這一次李嘉誠正在下一盤大棋。“李嘉誠對科技的興趣正在從信息延伸到生物界,這兩大科技領域的區別就是一個關注人類生活方式,一個關注人類生存方式。”上述產業投資經理人說,“如果人造蛋和打印肉類真的走進大眾消費市場,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將重構自己的食物鏈。”
Josh Tetrick就曾公開表示:“我們要把動物從配方中剔除,食品業是個破碎的行業,迫切需要創新,特別是涉及動物時。”
不過該人士認為,人造蛋的原料來源于易種植物,3D打印肉類原料來源于干細胞,這種食物生存依賴是人類幾千上萬年產生的,要被改變成另一種依賴能否被人類接受還很難說。
李嘉誠對未來科技對人類食品生產的改變頗有信心,有公開信息顯示,除了上述兩個食品制造企業,李嘉誠還投資了一間以色列公司Kaiima,該公司發展了一種農業新技術,用一樣的水,一樣的土,農產量可以增加30%,且并沒有使用轉基因技術。
對Kaiima注資后,李嘉誠曾一度想在中國將Kaiima公司的農業技術商業化,但種種原因最終沒有成功。
在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看來,要說服消費者接受這些非自然出產的肉蛋類食物,還需要很長時間。“目前公開的數據不足以證明‘人造蛋’的營養成分和各種工業用途能夠完全取代雞蛋,營養成分不是一個指標就能評價的,例如蛋白質成分高并不代表所有營養成分都高。此外,雞蛋獨有的營養成分,如卵磷脂,人造蛋中尚不知道是否含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